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苏教版课堂实录苏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市级观摩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课堂实录» 正文

市级观摩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课堂实录

[01-10 15:18:42]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苏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阅读:8876
概要: 概要: 老师:同学们,李老师昨天收到一封学学生来信,那是我参加工作教的第一届学学生,今年已经读大学三年级了,他在信中说:李老师,我在北京读书已经三年了,很少回家。每次遇到美好的节日,看到学校周围家家户户欢聚在一起,共度佳节,我不禁更加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今年中秋又要到了,思念又占据了我的心头。 同学们,你能试着用一句诗来表达他的思亲之情吗? 学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老师:你是怎么想到这句诗的呢? 学生:因为这句诗就写的是思念亲人。 学生:我感到这句诗与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老师:你们平时背诵的古诗多,而且背得熟,所以才能一下子想到这句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课题就叫—— 学生(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老师:除了中秋佳节,我国还有哪些传统佳节? 学生:泼水节。 老师:这是我国少数民族傣族的传统佳节,不能算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学生:春节。 学生:元霄节。 学生:端午节。本文转载 学生:重阳节……(师及时板书)
市级观摩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课堂实录,标签:课堂实录范文,http://www.kuaixue5.com
      老师:同学们,李老师昨天收到一封学学生来信,那是我参加工作教的第一届学学生,今年已经读大学三年级了,他在信中说:李老师,我在北京读书已经三年了,很少回家。每次遇到美好的节日,看到学校周围家家户户欢聚在一起,共度佳节,我不禁更加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今年中秋又要到了,思念又占据了我的心头。
      同学们,你能试着用一句诗来表达他的思亲之情吗?
      学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老师:你是怎么想到这句诗的呢?
      学生:因为这句诗就写的是思念亲人。
      学生:我感到这句诗与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老师:你们平时背诵的古诗多,而且背得熟,所以才能一下子想到这句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课题就叫——
      学生(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老师:除了中秋佳节,我国还有哪些传统佳节?
      学生:泼水节。
      老师:这是我国少数民族傣族的传统佳节,不能算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学生:春节。
      学生:元霄节。
      学生:端午节。
本文转载
      学生:重阳节……(师及时板书)
      老师:欢度佳节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如果我问“什么时候更加思念亲人”,课题应该怎么读?(学生读略)如果我问“每逢佳节更加思念谁”,课题又该怎么读?(学生读略)如果强调过节的时候思念亲人比平时更加强烈,课题又应该怎么读呢?(学生读略)
      老师:不同的人,因为感受不同,会有不同的读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思念亲人的心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悲伤。
      学生:难过。
      学生:与忧愁相伴……
      老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课题。(学学生很动情地读课题。)
      老师:课题是一句千古绝唱,它出自哪首诗?
      学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老师:作者是唐朝大诗人——
      学生:王维。
      老师: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这里的“山”指的是华山,山东就是华山的东面。王维的家乡和亲人就在华山的东面。“忆”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忆、想念。
      老师:很好。谁来读这首诗?
      (一学生读古诗,读得正确、流利,但没有一点儿感情。)
      老师:你读得真好,字正腔圆。但你还不是王维,你没有读出王维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提醒你们,这首诗是诗人王维的思亲之作,应该怎么读,谁愿意再试一试?
      (一学生读该诗,很有感情。)
      老师:你真了不起,还没有学习古诗,你就能读得这么好。是听你朗读,我们好像就看到了大诗人王维思念亲人的忧愁和感伤。你能再读一遍,让我们再感受一次吗?
      (该学生再读,比刚才更好。学学生自发鼓掌。)
      老师:同学们,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是诗人心灵的独白。要想把诗读得更好,我们就要理解古诗的意思,走进诗人的内心,与诗人心灵相通。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诗人的心灵,与诗人对话。
      老师: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请你告诉我读了几遍课文?
      学生:5遍。
      老师:你呢?
      学生:5遍。
      老师:老师让我们都读5遍课文,是吗?(指一个学学生)如果读了5遍后,课文还不能读好,你会怎么做?
      学生:我会再去读几遍,把课文读熟。
      师(转向全班学学生):你们也会这么做吗?(学生:会。)你们能这么做,就一定能感到语文学习会走越来越有滋味。读了这么多遍课文,相信大家都能把课文读得文从字顺。但要想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就是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与文中的人物一起高兴,一起悲伤,一起笑,一起哭。现在你们就是大诗人王维了,请打开书,用大诗人王维那颗思念亲人的心来读课文,尽情感受文字的温度。
      (学生自由读课文,约3遍。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刚才我说,文字是有温度的。有些句子,我们一读,就感到心里热乎乎的,有些句子读后,我们感到很难过,心里就有一种凉凉的感觉,这就是文字的温度。你们读出来了吗?
      (课件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老师:谁告诉我们这句话的温度是热的还是凉的?
      学生:凉的。
      老师:请你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略。)
      老师:真的有点凉。告诉大家,为什么是凉的?
      学生:因为王维15岁就离开了家乡,(师插话:15 岁,还是一个孩子,而且是孤身一人离开家乡)不觉已经两年了。

[1] [2] [3]  下一页


Tag:苏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范文语文学习 - 苏教版课堂实录 - 苏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上一篇:《金子》课堂教学实录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