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课堂实录《沁园春 长沙》课堂教学实录» 正文

《沁园春 长沙》课堂教学实录

[10-18 22:14: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80
概要: 概要:生2:这七句全是写景,为下阕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从写景到抒情,中间安插了下面三句作了巧妙的过渡。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师:“怅”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富有表现力?生:怅:不如意。这里含有慨叹的意思。寥廓:指宇宙的辽阔无边。“怅”字准确地描述了诗人当时特定的心态。面对广阔无垠,一派生机蓬勃的大千世界,诗人的心里油然升起“怅”的思绪。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的“问”字值得玩味。诗人为什么要“问”?从“问”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1:诗人发问,是激情的推动和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可能不激起思绪万端。生2:诗人,也是个哲学家。他正在作哲学的沉思。从这发问中表现出诗人感情的热烈和思想的深邃。联系下阕更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携来百侣曾游。师:“携”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它在全词结构中起了什么作用?生1:携:携手。在这里是“亲切友好地”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许多青年战友一起到这里聚会、游览,抒发革命豪情,畅想美好的未来,研究对敌斗争的策略。生2:“携”字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战友亲密无间的关系,也为下面回忆往昔战斗岁月做好了铺垫
《沁园春 长沙》课堂教学实录,标签:课堂实录,http://www.kuaixue5.com

生2:这七句全是写景,为下阕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从写景到抒情,中间安插了下面三句作了巧妙的过渡。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师:“怅”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富有表现力?

生:怅:不如意。这里含有慨叹的意思。寥廓:指宇宙的辽阔无边。“怅”字准确地描述了诗人当时特定的心态。面对广阔无垠,一派生机蓬勃的大千世界,诗人的心里油然升起“怅”的思绪。

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的“问”字值得玩味。诗人为什么要“问”?从“问”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1:诗人发问,是激情的推动和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可能不激起思绪万端。

生2:诗人,也是个哲学家。他正在作哲学的沉思。从这发问中表现出诗人感情的热烈和思想的深邃。联系下阕更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携来百侣曾游。

师:“携”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它在全词结构中起了什么作用?

生1:携:携手。在这里是“亲切友好地”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许多青年战友一起到这里聚会、游览,抒发革命豪情,畅想美好的未来,研究对敌斗争的策略。

生2:“携”字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战友亲密无间的关系,也为下面回忆往昔战斗岁月做好了铺垫。用了一个“携”字,很自然地从上阕转入下阕。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师:“忆”字总领几句?它们表现了哪些内容?

生1:总领八句。这八句,主要表现当时的时代特点,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豪情壮志。

生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句,画出了时代特征。往、昔:同义反复,都是指过去。

生3:对过去的岁月,诗人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峥嵘: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湖南青年赶走军阀赵恒惕一事便可见当时的岁月确实“峥嵘”。一个“稠”字,表明这样激烈的斗争是经常性的。

师:对革命青年战斗生活的回忆,写得层次分明。请同学归纳一下。

生1:第1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恰:正当。“恰同学少年”五字,点明这群革命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年龄特征。风华正茂:风采焕发,才华横溢。这四字描绘了他们特有的气质、秉赋。

生2:第2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描绘青年们的精神状态。他们意气奔放,奋发有为。挥斥:奔放。遒:本意为强劲有力,引申为奋发有为,百折不挠。

生3:第3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三句描写同学们的战斗行动。他们评论国家大事,用文章批评污浊的事物,赞美美善的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对当时大官僚、大军阀的蔑视。

师:对,以上八句写出了“忆”的具体内容。从几个侧面表现了青年们的战斗生活,也抒发了诗人的革命情怀。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师:先说一说这三句的大概意思。然后回答:这一设问句与上阕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生1: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

生2: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师:下面让我们共同讨论、归纳本诗的主题。

生: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上一页  [1] [2] 


Tag:语文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语文学习 - 语文课堂实录
上一篇:余映潮《顶碗少年》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