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课堂实录《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正文

《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10-18 22:14: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80
概要: 概要:《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张国生 时间:2006年元月8日 地点:安徽砀山人民影剧院 学生:安徽砀山铁路中学初二26班 (一)导入新课 课前师生交流,讨论“卖苹果理论”,略。 师:下面我们学习《生物入侵者》。你们见过水葫芦没有? 生:见过。 师:什么颜色?可爱吗? 生:绿色……可爱。 师:水葫芦,看起来鲜嫩可爱,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就是这个样子(图)。但引入我国昆明的“高原明珠”──滇池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每年,国家需花费巨资打捞水葫芦,清除它的危害。这就是水葫芦疯长时的情景(图),这时候还是绿的,再看这个(图),烂泥塘啊! 再来看几个网页。第一个是深圳新闻网:绿色杀手薇甘菊蚕食八万平米红树林──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深圳滨海大道北侧的红树林区,过去的80000多平方米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如今仅剩下不到2000平方米。专家称,“绿色杀手”薇甘菊是红树林消失的致命原因。(图)现在你所看到的,就是覆盖在红树林上面的微甘菊。这种薇甘菊啊,生命力特别强,它争夺阳光,经它覆盖的植物,都会被
《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标签:课堂实录,http://www.kuaixue5.com
《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张国生   时间:2006年元月8日   地点:安徽砀山人民影剧院   学生:安徽砀山铁路中学初二26班   (一)导入新课   课前师生交流,讨论“卖苹果理论”,略。   师:下面我们学习《生物入侵者》。你们见过水葫芦没有?   生:见过。   师:什么颜色?可爱吗?   生:绿色……可爱。   师:水葫芦,看起来鲜嫩可爱,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就是这个样子(图)。但引入我国昆明的“高原明珠”──滇池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每年,国家需花费巨资打捞水葫芦,清除它的危害。这就是水葫芦疯长时的情景(图),这时候还是绿的,再看这个(图),烂泥塘啊!   再来看几个网页。第一个是深圳新闻网:绿色杀手薇甘菊蚕食八万平米红树林──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深圳滨海大道北侧的红树林区,过去的80000多平方米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如今仅剩下不到2000平方米。专家称,“绿色杀手”薇甘菊是红树林消失的致命原因。(图)现在你所看到的,就是覆盖在红树林上面的微甘菊。这种薇甘菊啊,生命力特别强,它争夺阳光,经它覆盖的植物,都会被它覆盖死,英文名“一分钟一英里”。   这里还有一个网页──搜狐新闻中心:薇甘菊“暗杀”万亩郊野公园,内容和上面大致一样。   再看这个──人民网:紫茎泽兰现身四川凉山所到之处“惟我独尊”──一种美丽的植物,开白色的小花,一年四季常绿,繁殖能力极强……有它在的地方,任何植物都不能生长,它就像一个“绿色杀手”,将所有的植物“杀死”,所到之处成为一片“绿色沙漠”。目前由中美洲入侵的这种可怕植物已经将四川凉山州800万亩优良草场变成自己的王国,而且它们正以每年30公里的速度悄悄向成都逼近……这就是紫茎泽兰(图)。和水葫芦不同,这种草是臭的,它的叶子还有毒,牲畜吃了会中毒……   归纳:我们看的这些是什么?……这就是生物入侵啊!这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我们就学习《生物入侵者》。这篇文章把我们领到这一特殊的“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师:这篇文章作者是谁?   生:梅涛。   师:想看看梅涛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上他的网页看看──梅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2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1982年7月获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精密机械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12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与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1982年8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工作,其间担任过:传感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传感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5月至现在任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曾任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下面是他的在研课题、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授权专利、获得奖励等。   (二)整体感知   师:接着咱们预习课文,整体感知。提几个问题。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生:说明文。   师:对。文章介绍的是什么知识?   生:生物入侵者。   师:你们答得基本上是对的,但语言不严谨。应当说是……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下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归纳大意。可以这样分: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3.人们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师:第一段是哪几个自然段?   生:一二自然段。   师:是一二自然段还是一到四自然段?   生:一二自然段。   师:那三、四自然段是什么?   生:是例子。   师:所以,第三四自然段也属于第一段。   ……   师:哎?这是什么顺序啊?   生:逻辑顺序。   对,逻辑顺序。批在书上。   (三)阅读研讨   师:这篇文章是自读课文,自渎课文一定要自读,老师只起点拨作用。怎么自读?有一种最基本的方法现在不太常用了──就是朗读啊。你们重视朗读吗?……重视,好。可是许多地方不重视,教室里不闻琅琅读书声,唯闻什么?……唯闻写字刷刷刷,唯闻分发试卷哗啦啦。咱们班谁读得最好啊?   生:我。   师:好!我非常欣赏你的自信!请你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一字不错,一字不磕绊。   生:读。   师:哎呀,你读得果然非常好!(鼓掌)我有一个小建议:将来你考大学的时候,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去当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还有谁认为自己读得好?   生:我读得比她还好呢!   师:也非常欣赏你的自信。那你读读第二段   生:读。   师:哇,也很好啊!甚至我感觉到,咱们26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将来真有可能出一批著名的播音员、主持人,把什么水均益、王小丫都给他超过去!   我提一个问题:与“自然条件下”相对的概念是哪个?   生:是非自然条件下……是人为干预的条件下……是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   师:究竟哪个对?   生: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   师: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不就是自然条件下了吗?。我说的是“相对”的概念。   生:是人为干预的条件下。   师:对了,是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这才是“相对”。   下面进行点思维训练。根据课文第二段归纳:“自然条件下”和“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物种的迁移各有什么特点?请在书中画住,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生:在自然条件下,物种的迁移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在人为干预条件下,物种的迁移速度会极大地加快,也很容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师:说得好。你的名字叫──张曼──好学生!你会大有作为的!   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说:从时间方面说──   生:一个快,一个慢。   师:从空间方面说──   生:一个范围大,一个范围小。   师:从危害方面说──   生:一个危害大,一个危害小。   师:这样就有条理了。结论,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那种因素?   生:人为干预。   师:下面继续读。还有谁认为自己读得好?   生:我。   师:哇,一个男同学。我最欣赏男同学读。   生:读。   师:读得也不错,鼓鼓掌!……不过你读的有个小毛病:“制约”、“纽约”你读的有点地方音,读成了“哟”。如果把地方音改一改就更好了。对了,这个字──“蚌”该怎么读?bàmg,还是bèng?   生:bàmg。   师:对,安徽人,可不该把这个字读错,因为安徽有个城市叫──蚌埠。   这一段举了哪几个例子?   生: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   师:这三个例子是想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先在书上画出来,然后一块儿读,看能不能读准。   生:(齐)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师:哎呀,真齐呀!英雄所见略同啊!(故作迷惑)但有一个字我拿不准:是诸多,还是“zhù多”?   生:zhū多……zhù多。   师:究竟是哪个?根据是什么?   生:诸葛亮,读zhū。   师:有道理,但万一它是多音字呢?我们根据什么判断对错?……今天我看好像没有带字典的,是不是?──我给大家一个忠告:上语文课,一定要带字典。因为,字典,是装在口袋里的老师,它比你这个老师(指自己)高明啊!你这个老师才疏学浅啊,究竟读“zhū多”还是“zhù多”,我也拿不准,但我们从字典一查,就解决了。这样,究竟读“zhū多”还是“zhù多”,我们现在不作定论,回去查一查,怎么样?   生:好。   师:这里有一个词──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繁衍。我的问题是:“繁衍”换成“繁殖”可以吗?为什么?   生:老师,我认为“繁衍”换成“繁殖”是不行的。因为繁衍是大规模的,还有植物可以是繁殖,而动物和微生物得用繁衍。   生:我觉得动物和植物都可以用繁衍,也都可以用繁殖,但繁衍是没有节制的,大规模的,繁殖是有节制的,有规律的。   师:究竟谁说得对?我看又该查字典了──查一查“衍”是什么意思,或直接查“繁衍”和“繁殖”各是什么意思。可惜你们没带字典。现在我先把我查的结果告诉大家:衍,是“多出来”的意思;也指发展,发挥。繁衍的意思是:繁殖并发展、增多。那么它能换成“繁殖”吗?当然不能。今后记着,大规模地,无节制地繁殖时,用繁衍还是繁殖?   生:繁衍。   师: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是谁来着?   生:梅涛。   师:梅涛虽然是研究机器人的,但在语言上也很有功力,用词很准确啊!   下面继续读。我看咱们班朗读的积极性特别高,这回咱们齐读,怎么样?   生:(齐读)“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师:我猜着咱们26班是个非常优秀的班,从读课文就能听出来。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有一句话我给它加上了红色──“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语文学习 - 语文课堂实录
上一篇:《你一定会听见的》课堂教学实录1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