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课堂实录《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正文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10-18 22:14: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80
概要: 概要:师:这样理解也可以,但只有这个理由吗?我们不妨从大母不同寻常的细节描写入手。读一读 生(13):大母过余曰……女郎邪, 比去,以手阖门,……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他日汝当用之! 师 :“过余”中的“过”怎么解释?(生答经过)师: 还是解释成“到这里探视”为佳,我们来齐读大母的第一句话,很有意思。 生(齐读)“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师:这句话包含着那种感情? 生,(14):半喜半忧 师:喜?忧? 生(14):喜的是祖母看到孙儿这么用功,忧的是孙儿不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师:也就是祖母的怜惜之情。还有一个细节“比去,以手阖门”,这儿怎么用“阖”字? 生(15):动作轻微。怕惊动勤奋的孙儿。 师:是啊,还有他自语的那一段,都体现了大母对孙子的期望,欣喜之情、殷切期望之意溢于言表,最令人难忘的应该是第三个细节吧 “顷之”,持一象笏至,倾泻出对望孙成龙的期待之情。“象笏”是什么东西?哪位同学介绍一下?或描述一下。 生 (16):古人上朝时捧在手上的那块象牙板。 师:祖母有什么目的?生(16):激励孙子,“他日汝当用之!”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标签:课堂实录,http://www.kuaixue5.com
师:这样理解也可以,但只有这个理由吗?我们不妨从大母不同寻常的细节描写入手。读一读  
生(13):大母过余曰……女郎邪, 比去,以手阖门,……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他日汝当用之!   
师 :“过余”中的“过”怎么解释?
(生答经过)
师: 还是解释成“到这里探视”为佳,我们来齐读大母的第一句话,很有意思。 
生(齐读)“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师:这句话包含着那种感情?   
生,(14):半喜半忧  
师:喜?忧?   
生(14):喜的是祖母看到孙儿这么用功,忧的是孙儿不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师:也就是祖母的怜惜之情。还有一个细节“比去,以手阖门”,这儿怎么用“阖”字? 
生(15):动作轻微。怕惊动勤奋的孙儿。  
师:是啊,还有他自语的那一段,都体现了大母对孙子的期望,欣喜之情、殷切期望之意溢于言表,最令人难忘的应该是第三个细节吧 “顷之”,持一象笏至,倾泻出对望孙成龙的期待之情。“象笏”是什么东西?哪位同学介绍一下?或描述一下。  
生 (16):古人上朝时捧在手上的那块象牙板。  
师:祖母有什么目的?
生(16):激励孙子,“他日汝当用之!” 
师:说明了大母对孙儿的期望之大,归有光深感压力之重,不能实现。目标遥遥不可期。所以大男人才会“长号”。(生点头) 这是辜负祖母的期望之悲。
师:原文到此本已结束,但归有光不急于发表。他把文章放在抽屉中,他在等待一个人,等他心中的她,五年后,她终于来了,她是谁?   
生(齐答):妻子。
(师朗读写妻子的段落。)  
师:从余问古事这个“从”字怎么解释  
生(齐答):跟着,跟从。  
师:对。第一句就是写了夫妻在轩中的生活,简单实在。不过下面有句话问得很奇怪,是谁在问? 
生(齐答):妻子的小妹。 
师:这个问题奇怪吧?你们说小妹一个十七八的姑娘,智商未免太低了吧。连什么是阁子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问如此简单的问题呢?   
生(17):因为她姐姐回家时经常讲起这个阁子。  

师:那她姐姐为什么常提这个普通的阁子呢? 
生(17)因为姐姐牵挂她的丈夫,很爱她的丈夫。 
师:对,小妹问的其实就是阁子里面的那个人呐,姐姐,你就跟我讲讲阁子里的那个人吧。小妹羡慕姐姐有个好丈夫,羡慕他们的相敬如宾,相濡以沫。
师:前面写先妣作者用了一个“泣”字,写到大母,用一个“长号”,写到这里怎么就不哭了呢?
生(齐答):欲哭无泪。
师:概括的很精练。作者幼年丧母,中年丧妻,人生的悲事集于一身,眼泪已尽,心如死灰。真是欲哭无泪。伤心之极。结尾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有什么深意吗?
生(18):此树象征了他们曾经的幸福生活。见证了他们的辛酸苦辣。 
师:能联想开来,较好。 作者看到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就想起曾经亭亭玉立的妻子。树已长大,种树的人已不在!阴阳相隔,纵使相逢应不识,唯有泪千行。“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朋友间的离别尚且如此,更何况夫妻间的永别呢!真是人生如梦,物是人非,睹物思人,触景伤情。
师:本文就写了一个感情丰富的男人和三个生命中的女性不能不说的感人故事。用生活中的琐事,却传达了一种极致。令人伤感,引发我们读者不尽的凄婉惆怅的共鸣。有人说,课文就写了“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位女性。”的确,一间简单的狭小的书房,却承载着读书人的理想、抱负。归有光感谢母亲对他的养育之恩,感谢祖母对他的期待之情,感谢妻子对他的关爱。恰如王锡爵所说:“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上一页  [1] [2] 


Tag:语文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语文学习 - 语文课堂实录
上一篇:《你是我的辞典》课堂教学实录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