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课堂实录《醉翁亭记》课堂实录及点评» 正文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及点评

[10-18 22:14: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80
概要: 概要:师:的确如此生:“负者歌于途”的“负者”课文注释是“背东西的人”,现代汉语里不是这个意思班长和我下棋,每次赢了就自称是“胜者”,笑我是“负者”(生笑)师(笑):有意思现代汉语里的“负者”指输了的一方,祝愿你早日从“负者”变成“胜者”(生笑)老师也有自己的发现,我可以说吗?生(回敬):您可真会说话,我们不能不让您说了(生笑)师(笑):好!恭敬不如从命,大家请看——(课件展示:字词积累 内容略)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补充好笔记【点评:有两处值得一提:其一,在学生回答“唐宋八大家”和创作背景时,教师敏锐捕捉到学生成果后的“奥妙”,并十分及时地为学生搭建表现平台;其二,虽然学生讲故事占用了一些时间,但此举极大地保护和激励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课堂也因此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这远比单纯教几个知识点具有意义】↘拍我的电影——学习精巧结构师(神秘状):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老师曾经尝试学导演,后来发现有张艺谋、冯小刚挡着,就赶紧改行教书了(生笑)不过也不遗憾,我现在极有可能是导演中最会教书的,教书中最会导演的(生笑)接下来,我们来学拍电影(课件展示:五个典型画面,分别是全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及点评,标签:课堂实录,http://www.kuaixue5.com
师:的确如此

生:“负者歌于途”的“负者”课文注释是“背东西的人”,现代汉语里不是这个意思班长和我下棋,每次赢了就自称是“胜者”,笑我是“负者”(生笑)

师(笑):有意思现代汉语里的“负者”指输了的一方,祝愿你早日从“负者”变成“胜者”(生笑)

老师也有自己的发现,我可以说吗?

生(回敬):您可真会说话,我们不能不让您说了(生笑)

师(笑):好!恭敬不如从命,大家请看——(课件展示:字词积累 内容略)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补充好笔记

【点评:有两处值得一提:其一,在学生回答“唐宋八大家”和创作背景时,教师敏锐捕捉到学生成果后的“奥妙”,并十分及时地为学生搭建表现平台;其二,虽然学生讲故事占用了一些时间,但此举极大地保护和激励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课堂也因此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这远比单纯教几个知识点具有意义】

↘拍我的电影——学习精巧结构

师(神秘状):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老师曾经尝试学导演,后来发现有张艺谋、冯小刚挡着,就赶紧改行教书了(生笑)不过也不遗憾,我现在极有可能是导演中最会教书的,教书中最会导演的(生笑)接下来,我们来学拍电影

(课件展示:五个典型画面,分别是全景、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配有全景、远景等字样)

师:如果隐去画面上的提示,你能说出这些画面分别属于全景、远景等哪个类型吗?

生:能!

师:好,老师完全相信请大家看文章第一段的前四句,你会把哪个景物拍成哪个类型的画面?(生思考,交流)

师:下面按景物出场的先后顺序,请你开拍

生1:我把第1句拍成全景,把滁州城和周围的山拍到一起

生2(质疑):那你站到哪儿拍呀?(生笑)

生1:坐直升飞机呀!(生笑)

师:有道理,现在拍电影动用直升机还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生3:我把“西南诸峰”拍成远景,站在东北诸峰拍,节约拍摄成本(生笑)

生4:我拍“琅琊山”,范围小一些,就拍成中景

生5:我把“酿泉”拍成近景

师:有适合拍成特写的吗?

生6:醉翁亭

生7:醉翁亭上的“醉翁亭”三个字

生6:课文里没说有这三个字,还是把醉翁亭拍成特写

生7:课文里也没说没有这三个字啊!(生笑)

师(笑):你们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就是在画面中要重点突出“醉翁亭”这个主角,对不?(生点头)

拍到这里,你发现了这段文字的写作顺序吗?

生1:空间顺序

生2:由远到近的顺序

师:对默读第一段的后半部分,看看写了什么(生默读)

生1:写了“作亭者”和“名之者”

生2:还有取名“醉翁亭”的原因

  (课件展示──第1段,引入:环滁皆山→琅岈山→酿泉→亭名的由来)

师:同学们看屏幕提示,试背第1段

(生看提示,试背第1段)

师:刚才的拍摄不过是在口头上,现在我们动真格的——有请四个小组分别表演第3段的部分内容,老师亲自担任摄影师(生鼓掌)

(四个小组轮番上台表演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老师拍摄)

师:欢迎对刚才的表演评头品足

生1:ⅹⅹ演树演的好,他戴的枝叶繁茂,真的“佳木秀而繁阴”,特别是这“树”还会笑,符合里面的氛围(生笑)

生2:太守演的像真喝醉酒了一样,要是在额头画几条皱纹,就更加“苍颜”了

生3:我不赞成画皱纹

师:为什么?

生3:欧阳修写这篇文章时还不到40岁,他说“苍颜”不过是一种调侃,其实他并不老

师(赞许地笑):你了解得很深入,我欣赏!

生4:那“负者”唱的歌不对

师(颇有兴趣地):噢?

生4:北宋应该没人会唱摇滚版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吧?(生大笑)

师:有道理,而且这首歌是广西民歌,不适合出现在安徽这块地方(课件展示——第3段,写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同学们尝试着背出相应的文字(生背诵)

师:第3段主要写人,你知道第2段和第4段分别写了什么吗?

生:第2段写景

师:写了哪些时候的景?

生: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课件展示——第2段,写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师:第4段呢?

生1:写乐

师:理由?

生1:这一段写了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所以是写乐

生2:我不赞成第1段提到“山水之乐”,第2段说“乐亦无穷”,第3段还有“众宾欢”,要这么说的话,每一段都是写乐(生笑)

生3:写归游玩了一天,太阳也要落山了,主要写“太守归而宾客从”

(课件展示——第4段,写归: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

  三种乐,禽鸟→游人→太守)

师:刚才ⅹⅹ同学讲得很精彩,每一段都围绕“乐”字在写,“乐”的情感贯穿全文,是文章的——

生(齐):线索!

师:我们一起看文章的最后一句——太守谓谁?

生(齐):庐陵欧阳修也

师:能找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吗?

生:第1段中有:“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师:但太守是谁就是不告诉我们,直到结尾才揭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1: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语文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语文学习 - 语文课堂实录
上一篇:《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2(第九届“金钥匙奖”课堂教学实录)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