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导学案《曹刿论战》导学案» 正文

《曹刿论战》导学案

[10-18 22:14: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导学案   阅读:80
概要: 概要:www.kuaixue5.com《曹刿论战》导学案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3.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课前预习】1. 扫清生字词障碍,熟读课文。2. 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知识链接】1.简介《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或《春秋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2.时代背景: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课
《曹刿论战》导学案,标签:导学案,http://www.kuaixue5.com
www.kuaixue5.com

《曹刿论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3.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预习】

1.  扫清生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  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知识链接】

1.简介《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或《春秋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时代背景: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索,梳理疑难

1.用你喜欢的方式练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人物情感,同时感知课文大意。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

2. 男女生朗读PK。

3.对照预习情况,快速疏通文意,并梳理遇到的疑难词句。

(二)互助合作,交流疑难

在组长的协调下,小组内交流遇到的疑难问题。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句写在下面。

疑难问题:

(三)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

(2)小组间合作探究,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点拨:关键句式及语法    例如:何以战?   夫战,勇气也。  )

(3)在疑难问题解决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四)把握重点,深入探究

1.全班齐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注意把握人物的感情喔!)

2.问题探究(先个人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以下问题,最后班内交流展示)

(1)请同学们从课文写作特色、人物塑造两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谈认识。

提示:可运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阐述。

 示例: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可以看出“曹刿的自信及对统治者的蔑视”。

(2)长勺之战,鲁国以弱胜强,从曹刿对战前准备的分析中,体现出了一种什么思想?你如何评价?

3.经典诵读,展示风采

比比看,谁的诵读能力超牛。可从文中任选一段,也可全文。

 

【课后延伸】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奇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释】①阿:县名,今山东省境内。②决之:决断政事。③仓廪:仓库中的粮食。

问题: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阿县能战胜魏师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主题链接·中国古代爱国名言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爱国如饥渴。——班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Tag:语文导学案导学案语文学习 - 语文导学案
上一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