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诗情浓郁 和谐共振
物体在受到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的频率相等,振幅最大,这就是物理学中的共振。课堂老师学生双边脑力劳动过程也应力求和谐共振,才可获取最佳教学效益。
语文是一首流动的诗。孙友田是一位知名的当代诗人,大家学过他写的一首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他的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奇特的想 象。他的文章朴素、自然、真诚,一如他正直、坦率、乐观的性格。他是个农村孩子,母亲不识字,他们生活在苏北的一个贫穷偏僻的小山村……孙友田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一个自己童年的故事,这就是大家学习的文章《月光启蒙》。听着他的故事,徜徉在字里行间,你能感 受到散发着的浓浓诗情。于是,我想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应当营造一种诗意的课堂。
语文教学需要浪漫主义情怀 大家的语文课,不乏精辟,不乏知识,缺乏的是激情,是感染。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因此,大家要激发学生语文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必须以多向思维取代单向思维,以学生的理 解代替教师冷静的分析,将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同时,教师的情感投入是至关重要的。很难想 象一个感情内敛,表情僵硬,语言干瘪的语文老师能够出色地上好一堂语文课。语文教 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需要大家的语文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准确地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 象和顿悟。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月光启蒙》中,我和学生们抓住重点段落——文章的第2小节细细品味过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安排学生加入自己的感情大声读这一段,我是这样向学生出示的:
她用甜甜的嗓音
深情地
为我吟唱,
轻轻的,
像三月的和风,
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
她那
芳香的音韵。http://www.〖546y〗.〖com〗〔www.kuaixue5.com教学资源网)
我对同学们说:“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感 受,让大家像朗诵诗歌一样读读这段话。”同学们悠扬的读书声和着缓缓的音乐,教室里立即飘满了同学们那芳香的音韵。
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使学生获取新知的阶段,而必须进一步推向使学生的新知转化为智能的阶段。因此,教师应在学生掌握新知之后,及时地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方法、规律,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这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学生就有可能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语感”
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学生的读写能力正是这样慢慢形成的。
这一节课是以学生练笔作为结束的,为了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深华,我出了一道填空:“母亲啊,感谢您 ”静默几分钟后,同学们埋下头去,有的紧锁眉头,有的奋笔疾书,有的拭着眼角 ……
在悠悠的音乐声中,一个孩子站了起来放声大声读,接下去又是一个,又一个……
母亲啊,感谢您,是您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
母亲啊,感谢您,是您给了我一个个温馨宁静的夜晚;
母亲啊,感谢您,是您让我展开了想 象的翅膀,为我开启诗歌的大门;
母亲啊,感谢您,是您让我懂得了爱的意义,我真想您,您再抱抱我吧;
母亲啊,感谢您……
孩子流泪了,我也流泪了。
这不就是一首诗嘛!一首动人的诗!
语文教师需要诗意的教学语言 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它能够使教学中经常出现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声情并茂、回味无穷的美学效应。那些僵硬死板的文句、单调而无节奏的语调、冷冰冰毫无感情色彩的词语是绝不会产生美的语言。倘若教师教学时能够做到叙述娓娓动人,丝丝入扣;描写绘形绘色,声情毕肖;说明事实明了,简洁清晰;议论深刻有力,逻辑性强;抒情如出肺腑,亲切感人,那么,学生就能够享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状、如闻其声、如嗅其味的巨大美感。臧克家先生在谈到他当年在中学的教学经验时说,他的教学语言都是"以诗的几乎是疯狂的热情向学生们灌注,尤其是在讲诗的时候,他们的热情被点燃了火,大家在燃烧,感情像一股暖流"。这样的教学语言自然就成为教师馈赠给学生的一种艺术美的享受,使学生在美学氛围中志得神怡,情怀激荡,如嚼橄榄,回味无穷。
二、 精心取舍 留有余地
诗的语言是凝练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 解,去理 解文字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去体验作者的情感。让平躺着的文字站起来,让文章当中的人物走出来,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我想这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有人说,语文是一门遗憾的学科,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 为,大家的教材,无论是颇受赞誉的时文,还是经典名篇,篇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可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教学时不得不舍弃很多内容。然而,正是因 为这种遗憾,留下较大的空间,才可能让学生觉得“盛宴散而意无穷”,才能让学生饶有兴趣地继续钻研。问 题是,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留给学生所谓的“充分时间”从何而来?我想,对教材大胆取舍,不求满载而归,但求课课有得不失为一良策。ht(tp://www.kuaixue5.com www.kuaixue5.com教学资源网)
寻找教学的“抓手”,牵一发而动全身。 寻找教学的“抓手”,把文章的内容重新整合。整合之后,教学既有较大的涵盖性,又更加精炼简洁,节约大量时间,收到良好效果。
教学《月光启蒙》,我打破了作者叙述的顺序,紧紧抓住第二小节,指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歌声带来怎么样的感 受?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一读感 受母亲的歌声“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因 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原来母亲是为我在“吟唱”。理 解“吟唱”(轻轻地唱)——可以放声歌唱吗?——不,已经夜深了,母亲的吟唱更显月夜的宁静清幽。——找出文章当中描写月色的词句读一下,你脑海中会浮现出怎么样的画面?——文章当中写道:“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大家的篱笆小院。这是在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HttP://www.〔www.kuaixue5.com教学资源网)546y.Com” ——原来在母亲的歌谣声中,大家能享受着月夜的宁静与清幽,感 受着母亲的圣洁与美丽。
- 《月光启蒙》教学构想——诗意创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 《月光启蒙》教学构想——诗意创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 《月光启蒙》课堂结构的优化思考
- › 《月光启蒙》听后感(评课)
- › 《月光启蒙》阅读题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月光启蒙》教学构想——诗意创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月光启蒙》教学构想——诗意创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月光启蒙》教学构想——诗意创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月光启蒙》教学构想——诗意创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