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课堂实录《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教学实录» 正文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教学实录

[10-18 22:14: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80
概要: 概要:《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教学实录(上课铃响后,教师宣布上课,师生互致问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不属于基本篇目的讲读课文《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板书)。同学们先看一下,这个题目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呢?生:“泥石流”是中心词,它告诉了我们文章写作的内容。生:“一次”“大型”是两个限制词,告诉了我们泥石流的数量和规模。师:回答得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篇课文是记叙文呢,还是说明文呢?生:(略有迟疑)是说明文吧。师:是就是呗,还“吧”什么呢?生:文章最早发表在《地理知识》上,现编在说明文单元,预习提示里也明写着是说明文,那还能是什么文呢?师:(微笑)这位同学眼观六路,善于利用各种信息辅助思维,不简单,真是不简单!(掌声响起)不过听你说话,好像把这篇文章当成说明文你还有些不服气,是不是呢?生:是的。这篇文章好些地方太像是记叙文了。师:是哪些地方呢?生:(快速翻阅课文)4~8段。师:大家的意见呢?生:就是这些地方。师:那开头和结尾部分呢?生:很明显是说明文,没说的。师:既然这样,我们就来看4~8段的课文,给同学们七八分钟的时间,完成课后练习四的表格。(学生读书填表,教师指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教学实录,标签:课堂实录,http://www.kuaixue5.com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教学实录

(上课铃响后,教师宣布上课,师生互致问候)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不属于基本篇目的讲读课文《一次大型的泥石流》(板书)。同学们先看一下,这个题目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呢?

生:“泥石流”是中心词,它告诉了我们文章写作的内容。

生:“一次”“大型”是两个限制词,告诉了我们泥石流的数量和规模。

师:回答得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篇课文是记叙文呢,还是说明文呢?

生:(略有迟疑)是说明文吧。

师:是就是呗,还“吧”什么呢?

生:文章最早发表在《地理知识》上,现编在说明文单元,预习提示里也明写着是说明文,那还能是什么文呢?

师:(微笑)这位同学眼观六路,善于利用各种信息辅助思维,不简单,真是不简单!(掌声响起)不过听你说话,好像把这篇文章当成说明文你还有些不服气,是不是呢?

生:是的。这篇文章好些地方太像是记叙文了。

师:是哪些地方呢?

生:(快速翻阅课文)4~8段。

师:大家的意见呢?

生:就是这些地方。

师:那开头和结尾部分呢?

生:很明显是说明文,没说的。

师:既然这样,我们就来看4~8段的课文,给同学们七八分钟的时间,完成课后练习四的表格。(学生读书填表,教师指导答疑)

师:填完表后,再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将表中的6时25分至6时40一刻钟的内容组织成一段连贯的文句。(三四分钟后,便有学生举手)?

生:6时25分,正是天亮的时候,轰鸣的巨响从山谷中传来,先前湍急的河水突然断流,紧接着,怪声如雷,滚滚的泥石流冲出山谷,沿着河道急速奔泻。怒涛排,如铁骑突出,只见泥涛汹涌而来,流速更快,泥沫四下飞溅,连站着在岸边溅,连站在岸边三四米的人也分明地感觉到地在颤,心在抖。(掌声向起)

生:真可谓惊心动魄的一幕!同学们说,该给多少分?

生:(情绪高涨)满分!

师:(微笑)那可不行。对这位同学的文采表示赞赏,但是我要求的是“根据课文”组织文句,课文中有作者的“心在抖”么?

生:(不情愿地)是没有,可有“地面在颤抖”呀!

师:说“地面在颤抖”是一种修辞,但毕竟还是客观的记述,换了别人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事物本身就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心太软”嘛!(生笑)这篇文章只是对事物作描述性的客观说明,而没有掺入作者的主观色彩(板书),这样的文章我们一般称之为记述性说明文 (板书)。

生:还是不大明白。

师:那不要紧。我们回头看一下刚学过的《包身工》。这是一篇记叙文(板书),虽然不少地方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但我们并不把它看作说明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对包身工制度义愤填膺的感情色彩非常浓厚。

生:(举手)写说明文就不能动感情吗?我记得上学期学过的《蝉》也是说明文,那篇文章中不是有作者的感情色彩么?

师:问得好!那篇文章是有作者法布尔对蝉的怜惜之情,但只是流露出那么一点而已,并且那也还是因为作者以拟人化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缘故。你一定还记得杨朔的《荔枝蜜》吧?同样是写昆虫,记叙文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言在此(蜜蜂)而意在彼(赞美劳动人);说明文写景状物本身就是目的,言在此(蝉)意也在此(蝉)。

生:这么说,说明文中并不是绝对不能掺入作者的主观感情,而是要看是否适度了。

师:看来你是真明白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

生:(举手)这篇文章在运用数据进行说明时在数字前用了“可达”“高达”“竟达”等词语,我觉得是主观色彩,这会不会影响说明文的客观性?

师:一个人读了二十部名著,你说是多还是少?

生:(一愣)那要看是谁了。

师:不错。中国这么大,见过大型石流的人不在多数—

生:(笑)老师我明白了。

师:心有灵犀一点通。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目的到这里应该水落石出了。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

生:这节课我明白了记叙性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记述性说明文的主观色彩淡薄(教师板书),在文章中一般看不出来;记叙文的主观色彩一般比较浓厚(教师板书),很容易感受得到。

师:这节课小结就由你包办了!(掌声响起)下面我们做一个练习,看一下这两句诗中作者的主观色彩是怎样的。(放投影)。

生:这两句诗都是唐朝诗人王维的。第一句幽深宁静,第二句开阔广大,表达了作者在不同境况下不同的心情,言在景而意在情,作者的主观色彩都是浓厚的。

师:答得不错。由此可见,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直露,也可以—

生:含蓄。(齐声)

师:对!这节课的作业是请同学将《包身工》一文的主观感情色彩抽去,改写为一篇五六百字的记述性说明文。

(学生按要求写作,教师个别答问。)

师:课下请同学将改写的文章抄在作业本上。下课!

附:板书设计

主观色彩

    记述性说明文—淡薄

    记叙文—浓厚

投影材料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Tag:语文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语文学习 - 语文课堂实录
上一篇:《我很重要》教学实录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