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课堂实录《宽容》序言课堂实录» 正文

《宽容》序言课堂实录

[10-18 22:14: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80
概要: 概要:《宽容》序言课堂实录【课例实录】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读的是荷裔美国作家房龙的一篇具有寓言特征的序言——《〈宽容〉序言》。同学们都作了很认真的预习,并写下了对文中四处“幸福”含义的理解。接下来我们首先交流一下大家的看法,哪位同学愿意先来谈谈? 生:我认为第一、二两处的幸福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人们过着平静的生活,无忧无虑。 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文中说“晚上,村民们饮毕牲口……尽享天伦之乐”,说明人们的生活很平静、快乐。第三处“幸福”是漫游者在外面看到的幸福生活,是比村民们此时的生活更幸福的一种生活。最后一处的幸福是人们在经历了磨难之后重新过上的幸福生活。 师:这时的幸福和先前的幸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不清楚。 师:谁想得更清楚? 生:是比以前更幸福的生活。前两处的幸福是见识浅薄的人们自认为的幸福,是用律法维持的幸福;后两处幸福是物质上更富足,精神上更自由的幸福。 师:看来大家都认同三、四处的“幸福”更高于一、二处的“幸福”,表现在:物质上更富足,精神上更解放。那么,作者讲述
《宽容》序言课堂实录,标签:课堂实录,http://www.kuaixue5.com

《宽容》序言课堂实录
【课例实录】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读的是荷裔美国作家房龙的一篇具有寓言特征的序言——《〈宽容〉序言》。同学们都作了很认真的预习,并写下了对文中四处“幸福”含义的理解。接下来我们首先交流一下大家的看法,哪位同学愿意先来谈谈?

    生:我认为第一、二两处的幸福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人们过着平静的生活,无忧无虑。

    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文中说“晚上,村民们饮毕牲口……尽享天伦之乐”,说明人们的生活很平静、快乐。第三处“幸福”是漫游者在外面看到的幸福生活,是比村民们此时的生活更幸福的一种生活。最后一处的幸福是人们在经历了磨难之后重新过上的幸福生活。

    师:这时的幸福和先前的幸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不清楚。

    师:谁想得更清楚?

    生:是比以前更幸福的生活。前两处的幸福是见识浅薄的人们自认为的幸福,是用律法维持的幸福;后两处幸福是物质上更富足,精神上更自由的幸福。

    师:看来大家都认同三、四处的“幸福”更高于一、二处的“幸福”,表现在:物质上更富足,精神上更解放。那么,作者讲述这个由一个层面的“幸福”到另一个层面的“幸福”的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告诉我们应该突破禁锢,追求思想的自由,这样才是真幸福。

    师:有道理!

    生:文章题目是《〈宽容〉序言》,所以我认为作者是要告诉我们应该宽容新思想。

    师:结合题目来思考,这是不错的思路。你觉得文中的宽容和我们今天一般理解的宽容完全相同吗?

    生:不太一样,但具体说不清楚。

    师:“宽容”在原文中用的是“tolerance”,这个词在房龙写作时期所通行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上的解释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应耐心公正地容忍。作者是要提醒读者对漫游者这样持不同于一般意见的观点的人要有足够的包容。宽容这个词的理解提醒我们,看翻译作品不理解时,去查一查它的原文还是很有必要的。

    师:你们认为作者是想要我们宽容作品里的谁?

    生:漫游者,因为他为人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师:如果漫游者没有给人们带来新生活就不该被宽容吗?

    生:……

    师:好,同学们通过对四处“幸福”的比较探究,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并且也初步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但看来还有一些问题没想得太明白。没关系,让我们先来交流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还关注到了哪些像四处“幸福”一样反复出现的,或者在反复出现过程中略有变化的词句。

    生:我找到了“漫游者”和“先驱者”这两个称呼,其实是指同一个人,称呼的变化体现出村民们对他的态度从反感转变为感激。

    师:人们的态度为什么会转变?

    生:因为先驱者引导人们走出了绝境,获得了更幸福的生活。

    师:有道理。事实证明先驱者是对的,所以人们对先驱者非常感激。可是为什么之前人们称他为“漫游者”,而且很反感呢?我们不妨来仔细研读一下文中漫游者在刑场上的那一部分文字,先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遍漫游者最后的讲话好吗?

    (生朗读,声音洪亮,感情丰富)

    师:你在朗读的时候感觉漫游者在想什么?

    生:恨铁不成钢啊!

    师: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能更合适些。你们觉得漫游者的话真诚吗?他的话是对的吗?(生点头)

    师:是啊!漫游者如此真诚地呼唤,冒着生命危险回来带大家一起出去,可是村民们是怎么回应他的?——吼叫、杀害,甚至将其尸体抛到山崖下面。人们究竟为什么不愿意相信漫游者的话呢?

    生:害怕被上帝惩罚。

    师:谁告诉他们会被上帝惩罚?

    生:守旧老人……不,是律法。

    师:都对。谁再来说说自己找到的其他词句?

    生:文中有两处提到“知识的小溪”,第一次描写它水流很细,象征村民们见识浅薄;后一处“知识小溪”枯竭了,预示了村民的生活走向了灭亡。

    生:我还关注到了一个词语“恐惧”,文中出现了两次,还有一个类似的词“恐怖”。开始,无知山谷里的生活是“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23页上漫游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后,“人群里发出一声恐怖的吼叫”,最后“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战胜了内心的“恐惧”,选择了离开无知山谷。

    师:人们一开始为什么恐惧?

    生:害怕得不到“应得的份额”的食物。

    师:你猜想会是谁来决定“应得的份额”?

    生:守旧老人。

    师:人们一开始的生活就是伴着恐惧的,这也证实了同学们刚才说的,先前无知山谷里的幸福生活,并不是真正的幸福。而当漫游者想要带他们脱离这种“恐惧”的生活时,人们却更“恐惧”,发出了“恐怖的叫声”。“恐怖”和“恐惧”有什么不同?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语文学习 - 语文课堂实录
上一篇:庆祝国庆60周年演讲稿:祖国在我心中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