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教学实录和思考
谈教材的理解:
一读课题,就觉得有文章可做。五个字中,四个是同偏旁的,且都是形声
字。这可是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发现的好机会。通过课题的观察和复习,使
孩子对于这两种昆虫有初步的了解。
再读课文。两个场景——夏天与冬天,两种做法——搬粮食与唱歌睡觉,
两个不同的结局——满头大汗地劳动,在冬天就能享受充足的食物;自由
自在的下场,只能是又冷又饿,真是鲜明的对比!勤劳与懒惰,幸福与痛
苦,都一览无遗了。谁取笑谁?谁能笑到最后?谁该向谁学习?其中蕴含
的道理,不言而明。
接着让我们再聚焦课文中的插图。这几幅插图可以说是教学中的得力辅助
手段。课文前的两幅插图,是结局——蚂蚁们其乐融融,在温暖的洞中愉
快进食;蝈蝈们又冷又饿,是痛苦,是后悔,都已来不及了。而后面的插
图,则十分形象地再现了课文,蚂蚁们干得满头大汗,几只蝈蝈躺在树下
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
且慢掩卷,继续往下移动目光,直至练习七的读读背背:“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有备无患 防患未然” 。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
觉,根本不去想冬天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
起来了。”这不就是“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吗?蚂蚁在夏天搬粮食准
备过冬,不就是“ 有备无患 防患未然”吗?这些抽象的成语,在这个
故事得到了具象化,融入到课文的教学当中,学生会理解地更透彻。
根据自己的课文的理解,相应的教学策略应运而生。我想在这节课中采
用整合的策略,将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引用进来,与理解课文内容相结合;
采用朗读与想象结合的方法,拓展句子空间,通过想象,促进学生入情入
境地读;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观察中体会文中角色的感受,促进
对课文内涵的感悟,引发出“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的感
叹。
课堂上,我的预设不断地获得精彩的生成:
(一)
听写完上节课的词语后,我请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地看我写这一课的课题
(我先写上“蚂蚁 蝈蝈”)。
师:小朋友们看着这四个字,有什么发现吗?
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高举双手:“我,我!”
生1:我发现,这四个字都带有虫字旁。
师:能说说为什么都是虫字旁吗?
生1:因为蚂蚁和蝈蝈都是昆虫。
生2:我发现,这四个字都是形声字!去掉虫字旁,读音基本上相同。
师(趁机帮孩子梳理字理知识):那就说明,虫字旁表示他们的意思,
叫——(生:形旁)另一边就代表他们的读音,叫——(生:声旁)
师接着在他们中间补上“和”:那么,蚂蚁和蝈蝈之间究竟有什么故事发
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做到
不添字,不漏字。
生开始起劲地读了起来。
(二)
读完后,生纷纷举手。
师又抛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相信小朋友们通过昨天晚上的预习,已经会
读了这一课要求会认的生字了。现在,谁能不用看书,就把这一课的生字
大声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呢?
这个要求有点难,说实在地,大部分孩子只在认读的层面上,不易达到熟
记的程度。所以,没有一个举手。
师:只有六个小生字。我给你们一分钟时间,把它们全记住,看谁记得
快!
(常规的教学方法是初读课文之后,师出示生字,引导孩子学习。这是
“要我学”,今天,我换了一种比赛的方式,让他们记生字,再报生字,
轻易地变成了“我要学”。)
很快,学生举手了。我根据他们报的生字,一一板书于黑板上。在板书的
同时,还请小朋友们注意听报生字的孩子读,判断出前后鼻音,平翘舌
音,再告诉老师,让老师给生字戴上正确的拼音帽。接着,我抽查了几个
学困生,几个小生字就轻松地解决了。
(三)
师出示图2,指导孩子们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指导孩子把话说完整。在孩子的表达的基础上,引出第一段的教学:
指名读第一段。师:“是啊,夏天真热。一提起夏天,你们就想起什
么?”
“夏日炎炎!”
“烈日当空!”
“太阳把大地变成了一个大火炉!”
Tag:苏教版一年级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范文,语文学习 - 苏教版课堂实录 - 苏教版一年级课堂实录
- 《蚂蚁和蝈蝈》教材解析及教学实录片段
- › 《蚂蚁和蝈蝈》公开课教学实录
- › 《蚂蚁和蝈蝈》教材解析及教学实录片段
- › 《蚂蚁和蝈蝈》教学实录片段
- › 《蚂蚁和蝈蝈》赛课教学实录片段
- › 《蚂蚁和蝈蝈》听后感
- › 《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 › 《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蚂蚁和蝈蝈》教材解析及教学实录片段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蚂蚁和蝈蝈》教材解析及教学实录片段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蚂蚁和蝈蝈》教材解析及教学实录片段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蚂蚁和蝈蝈》教材解析及教学实录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