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初中学习初一学习七年级语文初一阅读初一语文 第4课 风筝课文全解» 正文

初一语文 第4课 风筝课文全解

[10-18 22:10:55]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初一阅读   阅读:8844
概要: 概要:⑴这篇散文中,除了兄弟之情,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外,还有什么深沉的情感?文章叙述自己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指周建人)放风筝,行为十分粗暴。待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后,鲁迅醒悟过来,当年自己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几十年后,讨小兄弟宽恕之举,足以显现同胞手足之情。隐藏在这之后的是作者的自省精神,作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这种精神非常可贵。作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的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健康成长。把两者结合起来看,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作者感慨尤深,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何全然不知?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这事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这正是几千年来封建儿童教育留下的痼疾。这里作者含蓄地启发人们作更为深刻的思考,是文章精髓所在。⑵“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句话应当怎样
初一语文 第4课 风筝课文全解,标签:七年级阅读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⑴这篇散文中,除了兄弟之情,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外,还有什么深沉的情感?

  文章叙述自己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指周建人)放风筝,行为十分粗暴。待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后,鲁迅醒悟过来,当年自己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几十年后,讨小兄弟宽恕之举,足以显现同胞手足之情。隐藏在这之后的是作者的自省精神,作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这种精神非常可贵。作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的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健康成长。把两者结合起来看,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作者感慨尤深,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何全然不知?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这事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这正是几千年来封建儿童教育留下的痼疾。这里作者含蓄地启发人们作更为深刻的思考,是文章精髓所在。

  ⑵“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因而“久经逝去的春天”与“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不相矛盾。

  ⑶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感情色彩似乎挺复杂,该怎样体会?

  这两段文字的确感情复杂。鲁迅先生是用成年后的眼光去观照当年的情景,但是写的又是当年自以为是的行为,所以褒贬的色彩挺复杂。试看他写的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得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有时惊呼,有时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这本是极正常的,而“在我看来却是笑柄,可鄙的”,一脸严冬般的肃杀,连看看风筝,连惊呼跳跃都加以鄙弃。作者把这样的压制写得多么严酷,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写小兄弟偷做风筝,隐隐写出了儿童的动手能力。小兄弟做的风筝与众不同,可见他聪明肯动脑筋,很会设计。这样有益身心的正当行为而要偷偷来做,实属可怜之至。褒扬与同情是可以体会得到的。作者把自己写得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残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作者是在深深自责当年扮演了精神虐杀者的角色。最后“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小兄弟的痛苦我们可以想像得到,而作者自己则是冷酷无情的。这里含着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

  ⑷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应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跟“惩罚”一词联系起来就明白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是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⑸文章开头两段与结尾一段都是总写的段落,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在内容上作用相同吗?

  文章开头两段与结尾一段都是总写,起到了前后呼应,使结构完整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开头由北京的春天写起,写了北京春天中“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引起对故乡的“风筝时节”的回忆,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同时奠定了怀念的感情基调。结尾一段是对风筝事件的总结,有总结全文的作用。与此同时,字里行间里表明了自己深深的自责。

  【类文品读】

  弟弟(张爱玲)

  我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点都不。从小我们家里谁都惋惜着,因为那样的小嘴,大眼睛与长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脸上,简直是白糟蹋了。长辈就爱问他:“你把眼睫毛借给我好不好?明天就还你。”然而他总是一口回绝了。有一次,大家说起某人的太太漂亮,他问道:“有我好看么?”大家常取笑他的虚荣心。

  他妒忌我画的图,趁没人的时候拿来撕了或是涂上两道黑杠子。我能够想象他心理上感受的压迫。我比他大一岁,比他会说话,比他身体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

  一同玩的时候,总是我出主意。我们是“金家庄”上能征惯战的两员骁将,我叫月红,他叫杏红,我使一口宝剑,他使两只铜锤,还有许许多多虚拟的伙伴。开幕的时候永远是黄昏,金大妈在公众的厨房里咚咚切菜,大家饱餐战饭,趁着月色翻过山头去攻打蛮人。路上偶尔杀两头老虎,劫得老虎蛋,那是笆斗大的锦毛毯,剖开来像白煮鸡蛋,可是蛋黄是圆的,我弟弟常常不听我的调派,因而争吵起来。他是“既不能命,又不受令”的;然而他实在是秀美可爱,有时候我也让他编个故事,一个旅行的人为老虎追赶着,赶着,赶着,发疯似的跑,后头呜呜赶着……没等他说完,我已经笑倒了,在他腮上吻一下,把他当个小玩意。

  有了后母之后,我住读的时候多,难得回家,也不知道我弟弟过的是何等样的生活。有一次放假,看见他,吃了一惊。他变得高而瘦,穿一件不甚干净的蓝布罩衫,租了许多连环图画来看。我自己那时候正在读穆时英的《南北极》与巴金的《灭亡》,认为他的口胃大有纠正的必要,然而他只晃一晃就不见了。木家纷纷告诉我他的劣迹,逃学,忤逆,没志气,我比谁都气愤,附和着众人,如此激烈地诋毁他,他们反而倒过来劝我了。

  后来,在饭桌上,为了一点小事,我父亲打了他一个嘴巴子,我大大地一震,把饭碗挡住了脸,眼泪往下直淌。我后母笑了起来道,“咦,你哭什么?又不是说你!你瞧,他没哭,你倒哭了!”我丢下了碗冲到隔壁的浴室里去,关上了门,无声地抽噎着。我立在镜子前面,看我自己的掣动的脸,看着眼泪滔滔流下来,像电影里的特写。我咬着牙说:“我要报仇。有一天我要报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阅读七年级阅读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一学习 - 七年级语文 - 初一阅读
上一篇:风筝作者鲁迅及写作背景介绍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