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着旁边的工地告诉记者,去年快过中秋节的时候,一个“长沙老板”拿了1000多万现金过来,买了20亩地,说是要建一个大市场,镇上做生意的好多都去定了门面,以后做生意就不用站在马路上吆喝了。
“长沙老板”堵车中发现商机
经济学家认为,集市的诞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白果镇“马路集市”繁荣的背后,是湖南农村“有商机、无市场”的无奈现实。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城市中敏锐的投资者发现了农村的新商机。
白果镇党委书记董文明告诉记者,赵家勇口里的“长沙老板”就是湖南银信置业投资有限公司。20xx年,该公司与白果镇政府签订协议,投资1600多万元兴建白果综合大市场。目前,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市场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离预定的开业时间还有整整3个月,101个带住宅的独立门面已经预售出70多个。
白果综合大市场项目经理部总经理姚长庚告诉记者,银信置业当初决定在这个远离省会中心城市的地方投资,就是在“堵车”中发现了机会。他认为,农民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的快速增长,支撑着不断扩大的农村消费,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发掘农村消费潜力正当其时。
据透露,为了分享农村消费扩大的“蛋糕”,自20xx年以来,该公司已先后与衡山县、宜章县、平江县、冷水江市等县市的部分村镇签订了投资建设综合性大市场的协议。
“我国总体上已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农村将成为社会的主要增长点,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城市商业资本进入农村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重要趋势。”
销售额大大超过预期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今年春节前夕,湖南万客源商贸有限公司在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连锁店,将另一种不同于综合市场的零售业态带到了农村。
万客源是湘潭市排名第三的大型连锁企业,2月18日下午,在青竹村村部,记者见到了万客源总经理易冠呈。他告诉记者,进入后WTO时代,城市零售业的竞争将更加残酷,迫使像万客源这样的中小零售企业不得不“出城”寻找商机,以突出重围。“谁发现了市场缝隙,谁就发现了商机。”
农村供销系统解体后,农村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消费安全得不到保障,把超市开到农村去,这是农民的迫切需求,但农村配送成本高、消费水平低、消费市场分散等因素也让很多商家却步。
出乎意料的是,万客源青竹店开业一个月来销售额大大超出预期,由于单位面积成本和经营费用低廉,毛利率比城市同等规模的连锁店还高两个百分点。
记者以顾客的身份来到位于青竹村“主干道”旁边的连锁店买了一盒牙膏,店内的商品陈列与长沙的社区超市差不多,价格也没有二样。“店小二”告诉记者,销路最好的是洗涤用品,名牌香烟也卖得不错,“主要是质量有保证”。一名前来购物的农村妇女表示,希望能在连锁店里同时买到家电和服装。
五年重构农村流通网络
同行的湘潭县商务局副局长陈建强告诉记者,万客源是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试点企业之一,已经在农村开办了15家农村连锁店。到今年年底,湘潭将增设农村连锁店50家以上。
据了解,从20xx年2月起,商务部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农村逐步推行连锁经营,重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我省湘潭县、长沙县、宁乡县等29个县(市、区)和步步高、家润多、万客源等50家企业纳入试点范围。截至到目前,首批试点企业已经在全省建设和改造“农家店”2898个,配送中心17个。
未来3-4年内,湖南省将建成1000个左右的乡镇农家店,10000个左右村级农家店,初步形成以县城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各个乡镇和农村的居民都将享受到方便、快捷、放心的连锁购物。
不过,易冠呈认为,已经开业的青竹店只是经营工业品下乡的,属单向流通。从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产品流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考虑,工业品下乡应与农产品进城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解决送货下乡后空车返城的问题,又降低了农产品进城的运输成本。
城市反哺乡村,新农村的新商机也必定给城市以巨大的回报,城乡联手发展,两条腿走路,湖南城乡一起进步,才是湖南社会真正的进步。
“消废者”当上了消费者
“灰头土脸”的小门面,暴露在空气中的面包、看起来像那么回事抽起来却不地道的香烟……每次心不甘情不愿地走进附近的南杂店时,青竹村农民老陈都在心里调侃自己是“消废者”。当万客源第一家农村店在青竹村的“主干道”边开张时,老陈也扔下锄头夹在人群里看稀奇。
“真的跟城市里的一样啊,敞开卖,不怕偷,也不怕摸来摸去搞坏了不?”老陈把双手在大腿上来回搓了又搓,还是没敢去摸一摸那些码得整整齐齐的毛巾。
犹豫了半天,老陈终于吞吞吐吐地开了口:“嗯,几块钱?”店长卢波微笑着指了一下价格标签。老陈看了一眼,掏出钱来,卢波随手把最上面的一条递给了他。
老陈咧嘴笑笑,又把手在大腿上搓了一下,这才接过毛巾。出店门时,老陈忍不住回头又看了一眼货架。“要是拿那条蓝色的就更好了。”老陈心里想着,却没有说出来,“这条已经被我捏过了。”
在万客源青竹店开张之前,老陈和村里其他人一样,仍旧延续着“油盐酱醋找个体,日常用品到镇里,大件商品跑城里”的购物方式。县城的自选超市曾让他羡慕不已。
从某种意义上说,万客源的开张抢了附近一些夫妻店、杂货店的生意,不过,能够让农民像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在家里用上现代生活的日用品,当一个真正的消费者,有什么不好呢?
多数商家谨慎大过热情
对连锁企业来说,“农家店”蕴藏的商机不言而喻,但新农村也并非遍地是黄金。
记者在对“万村千乡”工程的试点县采访时了解到,不少大型连锁企业曾多次实地考察,但面对“人口数量和密度不高、消费能力有限、门店分散、物流配送困难、不便统一管理、回收慢”等一系列难题,多数商家谨慎大过热情,“边做边看”仍是比较主流的思路,相比于大型零售企业集体向二线城市进军,农村市场或许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仍然是他们的远期目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Tag:考察报告,学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怎么写,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湖南新农村考察报告:父与子的观念碰撞(新农民)
- › 湖南新农村考察报告:村官的服务转型
- › 湖南新农村考察报告:父与子的观念碰撞(新农民)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湖南新农村考察报告:父与子的观念碰撞(新农民)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湖南新农村考察报告:父与子的观念碰撞(新农民)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湖南新农村考察报告:父与子的观念碰撞(新农民)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湖南新农村考察报告:父与子的观念碰撞(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