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农民间的观念碰撞,首先在卢波和他父亲之间产生。
大学毕业后自愿回家当农民
1999年,卢波参加高考,考上了湖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大专班。家里飞出个“金凤凰”,卢国良不知道有多高兴,曾经为儿子设想了多种未来。
卢波也一直按照父亲的“梦”在努力,他虚心好学、勤奋努力,无论学业成绩还是社会实践能力在班上都是顶呱呱。然而,随着在长沙读书的时间一长,他突然萌发了一种和父亲的“梦”相反的想法。
城里的生活很精彩也很无奈。读书3年,大城市的繁华让卢波既感受到了快节奏生活的魅力,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城市里聚集了大量的精英,一些硕士生都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自己一个专科生就更加困难了。与此同时,本乡一个农民的经历却在深深地感化着他:这个老乡在家乡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跃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
“身份并不重要,关键要看怎么去做!干事业不一定都要往城市跑,在农村同样可以打出一片天地。”卢波认为,自己的根在农村,自己的希望也在农村。于是他毅然决定,毕业后回农村。
“我的决定让父亲和邻居们很不理解,但是他们这种不理解更坚定了我回农村的决心!我回农村是因为自己观念的转变,而他们不理解说明他们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我愿意为父老乡亲们树一个更新观念的样板!”卢波说。
父亲成绩不小但不值得效仿
卢波的决定让卢国良很不理解。
说起卢波的父亲卢国良,那可是湘潭县赫赫有名的人物。当然,他赫赫有名并不是因为他是青竹村的党支部书记,而是他头顶上那顶布满光环的“田秀才”的“帽子”。“田秀才”是乡亲们对他的昵称,也是乡亲们对他所作贡献的肯定。在那一辈人里,卢国良属于那种有理想的人——1977年他就到外地打工,是村里第一个建楼房的。1988年他辞去工作,回家承包荒山种果树,并且鼓励村民开荒山、种果树。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全村村民都走上了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之路,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达5万元,青竹村人平纯收入也由20xx年的3000余元,突破到了20xx年的4823元。
尽管自己在农村干得很不错,但卢国良认为,儿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进了城,却仍然回到了农村,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儿子今后怎么办?卢国良再一次盘算:自己已经有了较好的事业基础,儿子回来正好可以“子承父业”,帮自己发展种养业。
然而,这一次卢波又让父亲失望了,他认为父亲的事业“值得敬佩但不能全盘效仿”。卢波说:“父亲成绩不小,但还是没有从种田养猪的圈圈里走出来,要干大事,还得另辟蹊径。”
儿子给老子上了一课
对儿子的想法,卢国良万般无奈。然而,就在父亲的埋怨和叹息中,卢波的事业开始起步。
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天,湘潭万客源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冠呈来村里找卢国良办事,和卢国良谈到了增加营业网点,开辟农村市场的事。卢波眼前一亮:“对呀!过去农民使用的日用品大部分是假冒伪劣产品,将城市正牌消费品销往农村符合新时代农民的消费需求,这里面隐含着一种巨大的商机。如果抓住这一商机,一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来!”
果然不出所料,由卢波担任经理的“万客源”青竹连锁店一开张,便迅速打开了局面,销售额和利润额直线上升。“下一步,我想帮老板在农村开辟更大的市场,扩大农村网站,让更多的农民坐在家里就能用上正宗的城里货!”坐在超市的收银台上,卢波对记者说。
儿子的生意越来越好,卢国良心里也逐渐亮堂:“这小子算给我上了一课,其实只要有知识、有技术、有本事,当农民同样可以干出大事业。”
“身份并不重要,关键要看怎么去做!当卢波这样的农民也不差呢!”记者从卢波的店里出来时,围在店门口看热闹的人群中突然冒出了一句这样的话……
从观念上“富裕”起来
曾在电视里看到过这样一幅场景:一位记者在西北贫困山区采访,碰见一个小孩赶着一群羊,于是上前搭话,产生了如下对话——
记者:娃娃你在干啥?
羊倌:放羊。
记者:放羊干啥?
羊倌:卖钱。
记者:卖钱干啥?
羊倌:娶媳妇。
记者:娶媳妇干啥?
羊倌:生娃。
记者:生娃干啥?
羊倌:放羊。
……
记者无语,沉思良久,潸然落泪……
“没有哪种转变比观念转变更艰难,没有哪种转变比观念转变更重要。”当我在电脑上敲下“新农民”3个字时,一句这样的话伴随着一种说不清的感觉立即浮现在脑海。
湘潭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赵荣球对记者说了一件这样的事:
20xx年,湘潭县茶安镇杨溪村修通村公路,全部动用机械化,一些本来可以发动农民劳动力自己出工出力的项目也由机器代劳了。许多农民劳动力闲着在家里打麻将。结果路修好后一算账,整个工程项目欠下35万元债务,村干部连年都没有过好。
十几天的走访,六个县市的奔波,除了对农村的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外,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便是真正了解了“观念转变”那句话的内涵。尽管大多数农民都在憧憬着自己美好的家园,尽管大多数农民都在为此付出汗水和心血,然而,在一些地方,一些并不和谐的因素同时也在暗潮涌动。
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依然普遍存在;致富后不思进取,追求奢华享受,甚至沉迷于吃喝嫖赌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了攀比斗富的庸俗习气……
凡此种种,使我想起了在湘乡走访时一位村支书说的一句话:让一个人生活富裕起来不难,而让他从心理上也富裕起来却不易。这位已经为农村建设倾注了二十几年心血的村支书,用自己的切身体验为正在逐渐升温的新农村建设提了个醒:建设新农村首先应当让农民从观念上“富裕”起来!
针对我省农民的现实情况,韶山市副市长李梦林为当前的农民画了一个像:“现在的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中一部分甚至过上了小康生活,但相当一部分缺乏专业知识,迫切需要一个发家致富的长效机制。现实中的农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急需的新型农民还有较大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农民价值观念的变化尚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Tag:考察报告,学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怎么写,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湖南新农村考察报告:父与子的观念碰撞(新农民)
- › 湖南新农村考察报告:村官的服务转型
- › 湖南新农村考察报告:父与子的观念碰撞(新农民)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湖南新农村考察报告:父与子的观念碰撞(新农民)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湖南新农村考察报告:父与子的观念碰撞(新农民)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湖南新农村考察报告:父与子的观念碰撞(新农民)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湖南新农村考察报告:父与子的观念碰撞(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