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人教版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课堂实录师徒结对指导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正文

师徒结对指导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01-10 22:56:32]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人教版四年级课堂实录   阅读:8335
概要: 概要:评价分析: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品质,有智慧的教师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能系统地感受和准确地判断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细微变化。本环节中,教师关注学情,善于捕捉学生问题的亮点,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进行有效的对话。学生1:没有点出是谁送孟浩然到广陵,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学生2:我仔细地品味了一下,还是原题目好,为什 么呢?比较有味道,改正的题目太直白了。老师:是的,或许黄鹤楼是李白与孟浩然两人友谊的见证地,或许李白过份难过,不想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作题目。老师和同学的解答,你们能满意吗?(生纷纷点头示意。)老师:你们知道李白在什 么时候送别好友孟浩然吗?众学生:“烟花三月”老师:你能想像“烟花三月”是一种什 么样的画面吗?学生1:繁花似锦。学生2:春花烂漫。学生3:百花齐放。老师:呵,全是一个个那么美好的词语。能用具体的语句来描述吗?学生:在草如荫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里,微风轻拂着大地,彩碟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群群扎着小辫子的小孩儿在青草地上放着风筝……真的很美!老师:是呀!那是个花枝招展,如烟如雾的三月,仿佛每逢过节夜空烟花璀璨的美丽画面。想继续
师徒结对指导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标签:课堂实录范文,http://www.kuaixue5.com
评价分析: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品质,有智慧的教师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能系统地感受和准确地判断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细微变化。本环节中,教师关注学情,善于捕捉学生问题的亮点,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进行有效的对话。
学生1:没有点出是谁送孟浩然到广陵,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生2:我仔细地品味了一下,还是原题目好,为什 么呢?比较有味道,改正的题目太直白了。
老师:是的,或许黄鹤楼是李白与孟浩然两人友谊的见证地,或许李白过份难过,不想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作题目。老师和同学的解答,你们能满意吗?
(生纷纷点头示意。)
老师:你们知道李白在什 么时候送别好友孟浩然吗?
众学生:“烟花三月”
老师:你能想像“烟花三月”是一种什 么样的画面吗?
学生1:繁花似锦。
学生2:春花烂漫。
学生3:百花齐放。
老师:呵,全是一个个那么美好的词语。能用具体的语句来描述吗?
学生:在草如荫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里,微风轻拂着大地,彩碟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群群扎着小辫子的小孩儿在青草地上放着风筝……真的很美!
老师:是呀!那是个花枝招展,如烟如雾的三月,仿佛每逢过节夜空烟花璀璨的美丽画面。想继续想像画面吗?
学生1:我仿佛看到了各色细细的碎碎的野花遍布野外,就如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碎布花衣,太迷人了!
学生2:我想用词汇来描述,那是个像烟花一样撩人眼、扰人心的美好三月,人们的生活是那么快乐!
(师点示课件,出 示“烟花三月”的美丽画面,学生“呀”地兴奋地叫起来。)
老师:让我们把从美丽的画面中获得的美好情感带入古诗中,一起再次美读古诗吧!
(生微眯着双眼吟诵,陶醉在诗意中。)
评价分析:表面上看,好像是牵引,似乎学生处在被动状态,但实际上并非是搀扶着学生在走路,而是教师指点给学生一个个前进的路标。诗中的一个个意象,就是一个个明亮的路标,寻着它们,引发丰富的联想,学生就可以轻松地走进意境,感悟诗境了。
老师:请听一段涛声,并说说你的感受。
(播放浪涛激打海岸的声音,声势浩大。)
老师: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学生1:我仿佛看到了江面上波涛汹涌,船只犹如一叶叶扁舟在江面上起起伏伏。
学生2:江面上风大浪大,我真为那些出行的人担心。
学生3:江面上波涛汹涌,景色壮观!
老师:此时,李白正在欣赏美景吗?为什 么?
学生:不。此时,李白心情非常难受,因为好友即将与自己离别了。
老师:你哪里看出来?
学生1:“孤帆”
学生2:“唯见”
学生3:“尽”
老师:哦,懂得从古诗中的字词感觉出,了不起!思考一个问题:这时候的江面上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船只呢?
众学生:不是的。
老师:为什 么李白看见的是“孤帆”呢?
学生1:好友孟浩然已渐渐远去了,李白依依不舍。
学生2:李白的目光追随着好友孟浩然,别的什 么都没有在李白眼中停留。
老师:你独特的感受力令老师吃惊!
评价分析:语文教学要做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以学生为本,就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在引发学生情感之前的铺设无疑是成功的。由一段浪涛激打海岸的声音勾起学生无限想像,无边的离别愁绪,因此才有了“李白的目光追随着好友孟浩然,别的都没有在李白眼中停留”的绝妙体验。
师(点击课件,出 示课文插图),想像一下,李白和孟浩然在离别时可能会说些什 么?同桌两人分别扮演李白和孟浩然演一演、说一说。
(学生兴致很浓,有的深情地告别,有的“挥泪”作别,有的拱手相送——老师认真地巡视全班,不住地点头)
老师:谁能来扮演一下呢?
学生1:(拱手)今日相别,何日再见!
学生2:(略带悲伤)朋友,一路走好!
学生3:(深情地)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啊!
学生4:(自信地)后会有期!
老师:(拱手)是呀,今日相别,后会有期!可是,相见的日子遥遥无期呀!
(播放音乐《送别》)
评价分析:走进诗境,融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此时诗人李白和孟浩然的离愁别绪是执教者设计本环节的意图。当江涛声声击打在孩子的心坎上时,他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当时诗人与好友的离别情景,于是,情不自禁地拱手互道珍重,真诚地道声:“朋友,一路走好!”在《送别》的乐曲声中,浓浓地不舍、深深地伤感之情悄然浸湿了孩子的眼睛。
师(伤感地):帆影已远逝了,诗人李白仍翘首东望,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呢?
众学生:非常难过。
老师:你试着读一读,看看怎么样才能读懂诗人此时的心情?(音乐继续播放)
老师:谁来读一读?请同学们听一听谁的读最能打动你心?
(师指定3名同学朗 读诗歌,并组织点评。)
学生1:我欣赏丙同学的读,甲同学读得太快了,好像要将孟浩然快快送走似的。
学生2:乙同学读得较慢,能体现李白舍不得孟浩然,但情感的投入不够浓。
学生3:丙同学在重点处读出重音,还能延长,依依不舍之情在其表情上也能体现出来,深深地打动了我。
老师:老师觉得这几个同学都读得不错,尤其是丙同学。老师还发现了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点评专家,评得非常准确、到位。老师也禁不住想参加你们的朗诵会。
众学生:(兴奋地)太好了!
(师配乐朗诵完毕,学生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
(师扬起双手,做个指挥状,全班深情地朗诵。)
老师:这一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投入。现在该是收获的时候了。请从“语文课堂大闯关”中,任选一个过关,有信心吗?
生(兴奋地):有!
(师以幻灯出 示“语文课堂大闯关”要求:
1、我能有感 情地吟诵这首诗;
2、我能理 解每句诗的意 思;
3、我能吟唱这首诗;
4、我还知道李白写的其它诗歌;
5、我也知道其它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
6、我能为这首歌谱曲吟唱。)
(顿时四个小组展开过关斩将的激烈场面。学生个个充满自信。)
老师:过关斩将开始,谁来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学生1:我想有感 情地吟诵这首诗。
(这个学生是班里朗 读较差的同学,读得断断续续,还读错几个生字,但老师仍然充满微笑地鼓励着。)
老师:如果把每个生字都读对了,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学生微笑着点点头。)
(紧接着一个又一个学生举手过完后面的几关。)
老师:许多同学还想挑战自我,挑战同学。那么,你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选择没过完的关卡继续过关。
老师:今天,老师也带来几首表达友人送别的古诗,这些古诗可以说千古传唱,脍炙人口。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首背下来。
(师幻灯出 示古诗内容:)
《山中送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山中相送罢,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日暮掩柴扉。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春草年年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孙归不归?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老师:(此时,下课铃声响起)好,同学们课后再背给同桌听,比一比,谁最快记下来。

上一页  [1] [2] 


Tag:人教版四年级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范文语文学习 - 人教版课堂实录 - 人教版四年级课堂实录
上一篇:我校开放课《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实录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