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外国历史故事(指课题,示意齐读)
学生:(齐读)第八次
老师:上节课的生字词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
( “我会读”环节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
老师:这些生字共有三排,请三位同学读一读?
学生:读生字
老师:有同学脸上出现了疑问,为什么?
学生:招集的招应读zhao,不是zao。
老师:对,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同时,点出多音字“几”和“结”,形近字抵和低的区别。
老师:出示 “词语窜窜窜”环节,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一个复述课文的妙招,那就是
学生:齐读(词语窜窜窜)。
老师:对了,我们可以那课文变成几个关键词,再用自己的话把这几个词窜起来,你会用这种方法来复述这篇课文吗?出示“我会讲”环节
学生:对照刚才复习的词语自由地练说。
老师:指名复述
学生:对照词语复述
老师:说的好极了,复述课文有时只要抓住这些关键词,就能说出课文的主要意思了,复述不要像背课文一样。谁再来试一下?
学生:再次复述
【在我会读,我会讲两个教学环节中,教者利用词串教学法,既是对字词的复习,也是在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敏感度,同时教给学生学法。新课标强调的教师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强调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结果。所谓“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我们可以那课文变成几个关键词,再用自己的话把这几个词窜起来,你会用这种方法来复述这篇课文吗?”教者的这一两句话,就是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复述课文的方法。】
老师:原来《第八次》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布鲁斯王子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相机板书 失败 成功
老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山上那间磨坊吧。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怎样的布鲁斯王子?
学生:(读课文思考后交流)
学生:我看到了一个几乎失去信心的王子。
学生:我看到了一个正在唉声叹气的王子。
老师: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唉声叹气的王子”
学生:上台表演(走上台,叹了一口气)
老师:同学们,布鲁斯王子为什么会唉声叹气呢?出示词语“唉声叹气”
学生:因为战争失败了。
学生:因为一连七次都打了败仗。
老师: 出示句式“布鲁斯王子不断地唉声叹气,他想: 。”
此时的布鲁斯王子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学生:怎么办呢?我打不打第八次呢?
学生:我怎么才能打赢呢?
老师:是啊,此时的布鲁斯王子信心收到了极大的打击,
出示 1.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
2.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老师:读一读,对比一下,这两句有什么不同?
学生:边读边思考
老师:指名读,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学生: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几乎”。
老师: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学生:多了“几乎”,说明布鲁斯王子还没有失去信心。
学生:说明布鲁斯快要失去信心了。
学生:说明布鲁斯差一点全部失去信心。
老师:作为英格兰的王子,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当然不希望作亡国奴。虽然七次都失败了,但布鲁斯还没有完全失去信心,就在他唉声叹气、苦思冥想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件有趣的和自己经历很相似的事。是什么事?
学生:蜘蛛结网。
老师:读一读,想想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学生:蜘蛛结网也失败了七次,第八次才成功。
老师:出示蜘蛛结网图和一组与结网有关的词语。说一说,蜘蛛是怎么结网的?容易吗?
学生:同桌练说
老师:蜘蛛的结网非常奇妙…… ,一起读一下描写蜘蛛结网的内容。
学生:齐读课文
老师:现在你对蜘蛛结网应该有了不同的感受吧!
出示:蜘蛛成功了,因为它 。
学生:因为蜘蛛能够坚持不懈。
学生:因为蜘蛛对自己有信心,失败了照常结网。
学生:因为它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
老师:板书 不灰心 有信心
老师:看到蜘蛛结网的这一幕,王子再也忍不住了,他感动极了,他
——
学生:(指读)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老师:我想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布鲁斯的“感动”!
学生:(再读。)
老师:我想从你的朗读中听出布鲁斯的信心!
学生:(再读。)
老师:老师还很想看到布鲁斯在喊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做了什么动作?
学生:(再读。)
老师:恩。这才叫做“有感情地朗读”!你经过了四次努力,才有了“感情”。看,读得那么棒,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读好!
【点评:新课程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但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在这个片段中,当教师发现学生朗读中的不足时,通过了四次巧妙明确而又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朗读渐也入佳境,使教与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老师: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当一回布鲁斯,读读这段话。
学生:(带着丰富的表情和动作齐读第四自然段。)
老师:布鲁斯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到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找一找。
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
老师:受启发的布鲁斯王子走出磨坊,接着怎么做的?
学生:布鲁斯带领军队顽强地抵抗。
学生:他四处奔走,动员人们以来反抗。
老师:“动员”这个词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
出示 动员是指发动人们参加某种活动。
老师:文中是谁发动谁做什么事?
学生:布鲁斯发动军队和人民一起来抵抗侵略者。
老师:如果你是布鲁斯王子,面对同样几乎失去信心的军队和人民,你会怎样去动员呢?出示 “我会写”
苏格兰的父老乡亲们、亲爱的同胞们 !
- 《第八次》课堂教学实录
- › 《第八次》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 《第八次》课堂教学实录
- › 《第八次》教学实录
- › 《第八次》精彩课堂实录两段
- › 《第八次》听后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八次》课堂教学实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八次》课堂教学实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八次》课堂教学实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八次》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