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导学案《滕王阁序》教学案» 正文

《滕王阁序》教学案

[10-18 22:14: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导学案   阅读:80
概要: 概要:教学手段:问题激趣、情境创设、交流讨论、多媒体。教学过程:一. 互阅作业:(1)师显示答案,学生互阅。(2)记录问题,学生本人在《导学》上做记录。 二.自学: 1.自学内容: (1)学生齐读第六七段——各组展示朗读。 (2)学生结合注释及《导学》译文,小组内口头翻译第六七段。 (3)根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六段中的“终军”、“宗悫”是何许人也?作者写他们有何作用?(用典表达自己有报国之志,无报国之门。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 ②你能说说第六段中“杨意”、“钟期”的故事吗?王勃在这儿写他们的用意是什么?(再次感叹自己怀才难用、知音难遇。) ③试概括第六段大意。 ④第七段前四句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感叹盛宴难再)⑤第七段交代本文写作目的的是哪几句?(“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
《滕王阁序》教学案,标签:导学案,http://www.kuaixue5.com
教学手段:问题激趣、情境创设、交流讨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互阅作业:(1)师显示答案,学生互阅。
(2)记录问题,学生本人在《导学》上做记录。
          二.自学:
              1.自学内容:
               (1)学生齐读第六七段——各组展示朗读。
               (2)学生结合注释及《导学》译文,小组内口头翻译第六七段。
                (3)根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六段中的“终军”、“宗悫”是何许人也?作者写他们有何作用?(用典表达自己有报国之志,无报国之门。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
                       ②你能说说第六段中“杨意”、“钟期”的故事吗?王勃在这儿写他们的用意是什么?(再次感叹自己怀才难用、知音难遇。)
             ③试概括第六段大意。
             ④第七段前四句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感叹盛宴难再)
⑤第七段交代本文写作目的的是哪几句?(“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⑥ 试概括第七段大意。(感叹盛宴难再,交代写作目的。) 
2. 自学方法:分析归纳、交流讨论、质疑互补。
三. 练习:师出示问题(大屏幕)
1. 指出些列语句在修辞、字数或写法方面的特点: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修辞:对偶)
         (2)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字数:四字句)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字数:四六句)
           (4)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写法:用典)
             2. 以上六句的特点正是中国文学史上骈体文所具备的,本文即是一篇典型的骈体文。(师:解“骈”字形释义)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骈体文的基本特点吗?(①全篇以对偶句为主。②句式多为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③多用典故。④文章追求辞藻华丽。)
              3.背诵第六七两段。 
四.帮困:1.小组内交流讨论。
          2.知者或教师释疑。
五.反思: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六.1. 最小作业量:《导学》板块三:“阅读鉴赏”第6——12题。   
    2. 知者加速:《导学》板块三:第17、18、19、20题。

上一页  [1] [2] 


Tag:语文导学案导学案语文学习 - 语文导学案
上一篇:《济南的冬天》导学稿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