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导学案《世间最美的坟墓》导学案» 正文

《世间最美的坟墓》导学案

[10-18 22:14: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导学案   阅读:80
概要: 概要:www.kuaixue5.com《世间最美的坟墓》导学案自学目标:1、明确托尔斯泰墓美的真正含义。2、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及表现手法的应用。3、感受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魅力。自学方法:1、通过读、说、写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理解及表达能力。2、小组合作探究,整体感知,深入理解课文。课前预习:(一) 读准下列加着重号的字。茨威格( ) 墓冢( ) 许诺( ) 飒飒( ) 禁锢( ) 嬉戏( ) 穹隆( ) 栅栏( ) 墓志铭( ) 尘嚣( )(二) 填空。1、茨威格是( )国的作家,写此文时正是托尔斯泰诞辰( )周年。2、列夫•托尔斯泰是( )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 》和《 》。(三)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请从文中勾画出四处描写托尔斯泰墓环境和形状的句子。2、请用文中一个词概括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间最美的坟墓》导学案,标签:导学案,http://www.kuaixue5.com
www.kuaixue5.com

《世间最美的坟墓》导学案 

自学目标:   1、明确托尔斯泰墓美的真正含义。   2、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及表现手法的应用。   3、感受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魅力。   自学方法:   1、通过读、说、写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理解及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整体感知,深入理解课文。   课前预习:   (一)     读准下列加着重号的字。   茨威格(    ) 墓冢(    ) 许诺(    ) 飒飒(    ) 禁锢(    )    嬉戏(    ) 穹隆(    ) 栅栏(    ) 墓志铭(    ) 尘嚣(    )   (二)     填空。   1、茨威格是(   )国的作家,写此文时正是托尔斯泰诞辰(   )周年。   2、列夫•托尔斯泰是(    )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       》和《         》。   (三)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请从文中勾画出四处描写托尔斯泰墓环境和形状的句子。   2、请用文中一个词概括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远离尘嚣的亲手栽下的树林中修建一个朴素的坟墓是谁的主张?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一句中,“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突出托尔斯泰的伟大,作者还拿另外三个伟人与之作比较,他们与托尔斯泰有哪些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题目是《世间最美的坟墓》,那么托尔斯泰的墓到底美在何处呢?作者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       人物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他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国内多家出版社在近年内出版过几乎所有他的传记著作和小说文集。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纪》、《断头王后》、《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又译《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Tag:语文导学案导学案语文学习 - 语文导学案
上一篇:《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讲学稿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