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导学案专题《鸟》教案2» 正文

专题《鸟》教案2

[10-18 22:14: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导学案   阅读:80
概要: 概要:(5)“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写池鹤的鸣声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4.总结:(1)中心意思:全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2)写作特点:托物言志:以鹤为喻,抒发感情。 (三)学习古诗《迎燕》。(幻灯片18) 1.作者简介:葛天民,南宋越州山阴人。初为僧,后还俗,居西湖上,所交皆名士。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 2.译文: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里,有这么一户的普通老百姓家里。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燕巢早已铸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3.阅读全诗,思考问题: (1)“咫尺春三月”用“咫尺”状“ 春三月”,有何作用? 明确:用咫尺状春三月,见季节短暂,稍纵即逝,珍惜之情自不待言。 (2)“寻常百姓家”化用刘禹锡《
专题《鸟》教案2,标签:导学案,http://www.kuaixue5.com

(5)“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写池鹤的鸣声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4.总结:(1)中心意思:全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写作特点:托物言志:以鹤为喻,抒发感情。

(三)学习古诗《迎燕》。(幻灯片18)

1.作者简介:葛天民,南宋越州山阴人。初为僧,后还俗,居西湖上,所交皆名士。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

2.译文: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里,有这么一户的普通老百姓家里。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燕巢早已铸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3.阅读全诗,思考问题:

(1)“咫尺春三月”用“咫尺”状“ 春三月”,有何作用?

明确:用咫尺状春三月,见季节短暂,稍纵即逝,珍惜之情自不待言。

(2)“寻常百姓家”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有何作用?

明确:“寻常百姓”,表明主人身份:非富贵人家,其住宅非雕梁画栋式建筑。

(3)诗人为什么“不下旧帘遮”?

明确:为迎新燕入。 分析:“帘”会妨碍燕的出入,故“不下”;“帘”惟其“旧”,才是“新燕”识别而“入”的标志;“帘”之所以“旧”,还具体表明主人是“寻常百姓”,无财力换上新“帘”。“为迎”句,直抒胸臆,是因;“不下”句,点明做法,是果。用词前呼后应,属对一虚一实,章法错落有致。

(4)请描述“微雨飞燕”图。

明确:暮春三月,杂花似锦,细雨霏霏,燕衔香泥,穿梭来往。 分析:“泥香”是“微雨”落花所致;“翅湿”是雨中飞行的结果。燕筑巢、生育,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虽“翅湿”在所不辞,神情跃然纸上。

(4)“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写燕子生活的自由自在,暗示了什么?

明确:暗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分析:以饱含赞赏之情作结。新巢已成,雏燕长大,呢喃起舞,幸福地“相伴过年华”。

4.总结:(1)全诗不仅生动描绘燕子的生活习性,而且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暗示诗人隐居生活的喜爱。 (2)写作特点:善于捕捉具有特征的细节,以点概面,以静显动,视觉美与嗅觉美交织;似画,而又为画面所不可企及,显示了诗之为艺的特殊表现功能。

四、读鸟——悟其内涵。

(一)阅读屠格涅夫《鸽子》,回答问题。(幻灯片22-24)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在暴风雨来临前,各种鸟类都躲藏起来,一只白鸽找回另一只白鸽相伴归巢。 暴风雨来了,它们并翅依偎在屋檐下的故事。

2.屠格涅夫写风雨大作中的白鸽,描绘了哪些画面?

明确:雷雨到来之前,环境的变化(雷雨酝酿,郁热狂躁);雷雨迫近时,鸽子的出现(寻找同伴,相与归巢);雷雨到来时,一对鸽子安宁地在一起(并翅依偎,共享安宁)。

3.课文的第一个场面描绘了暴风雨逼近时天气的恶劣, 其他鸟类都躲藏起来, 但是鸽子却去寻找同伴并相与归巢,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明确:坚毅、勇敢,与同伴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崇高情谊。

4.第8—11 段,当脑海中想象出这一生动的场面时,你的心中会有一种什么感觉?

明确:安宁,温馨。

5.“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风雨大作中的鸽子,寄托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白鸽的坚毅、勇敢和对同伴救助精神的赞扬之情。

6.结尾处写道“它们很安宁!我看着它们,心里也很安宁……虽然我只是孤零零一个人……永远是孤零零一个人”,作者为什么会有“孤零零”的感觉,这要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明确:19 世纪的俄国处于农奴制社会,屠格涅夫积极参加反对农奴制的斗争,但斗争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后来与战友发生了分歧,这使他十分苦恼,课文中说“我只是孤零零一 个人” ,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7.作者看着鸽子很安宁,虽然“孤零零一个人”,但“心里也很安宁”,这表达了他的一种美好理想,你能说说这种理想是什么? 

明确:希望人类像鸽子一样过着安宁生活。

8.本文采用了衬托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用大雷雨和麻雀等鸟儿来衬托鸽子的坚毅,勇敢和友情;以鸽子的安宁来衬托自己的“孤零零”的心境所得到的“安宁”。

(二)阅读《空山鸟语》,回答问题。(幻灯片25)

1.理清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2):说自己“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鸣”,总领全文。第二部分(3-6):具体描写在山上听鸟语的情景。第三部分(7-9):抒发自己听鸟语后的独特感受。

2.本文生动记叙了作者在空山听鸟语的情景,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明确:抒发了从鸟的“美妙的清音” 中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的独特感受,表达了自己“想做一只鸟”、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3.作者虽然认为山上的花、 树、石、风、云都令人“神迷”,他最喜欢 的事却是听鸟声。产生这种“偏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①听鸟声能使自己的心灵贴紧山的心灵;②作者从小就喜欢听鸟声,希望通过听鸟声来重温“旧梦”;③作者能从鸟的“美妙的清音”中,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④鸟鸣是自由自在的,作者向往这种自由生活,甚至自己“想做一只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导学案导学案语文学习 - 语文导学案
上一篇:林燿德《树》导学案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