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语文试题关汉卿·窦娥冤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二)» 正文

关汉卿·窦娥冤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二)

[01-15 00:03:01]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高二语文试题   阅读:8504
概要: 概要:关汉卿·窦娥冤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二)【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窦娥(dòu) 巷口(xiàng) 亲眷(quàn) 甘霖(líng)B.知契(qì) 症候(zhèng) 堤防(dī) 应验(yīng)C.押解(jiè) 哥哥行(háng) 撚断脊筋(niǎn) 刽子手(guì)D.桃杌(wù) 鼓三通(tòng) 古陌荒阡(qiān) 瀽不了(jiǎn)2.对第三折[端正好]一曲内容,分析不当的是( )A、诉说无端受罪,蒙冤含屈。 B、对命运不公天地不公发出呐喊C、表达内心极端愤怒 D、不能怨王法,只能怨天地。3.对窦娥在临刑前发的三桩誓愿表述最准确、排列顺序最符合剧情发展的一项是( )A.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B.苌弘化碧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C.望帝啼鹃 苌弘化碧 亢旱三年 D.血溅白练 亢旱三年 六月飞雪4.在那黑暗的、不公平的社会中,窦娥死去了。她的&
关汉卿·窦娥冤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二),标签:高二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关汉卿·窦娥冤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二)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窦娥(dòu)   巷口(xiàng)   亲眷(quàn)   甘霖(líng)

  B.知契(qì)   症候(zhèng)   堤防(dī)   应验(yīng)

  C.押解(jiè)   哥哥行(háng)   撚断脊筋(niǎn)   刽子手(guì)

  D.桃杌(wù)   鼓三通(tòng)   古陌荒阡(qiān)   瀽不了(jiǎn)

  2.对第三折[端正好]一曲内容,分析不当的是(   )

  A、诉说无端受罪,蒙冤含屈。   B、对命运不公天地不公发出呐喊

  C、表达内心极端愤怒   D、不能怨王法,只能怨天地。

  3.对窦娥在临刑前发的三桩誓愿表述最准确、排列顺序最符合剧情发展的一项是(   )

  A.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B.苌弘化碧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C.望帝啼鹃 苌弘化碧 亢旱三年   D.血溅白练 亢旱三年 六月飞雪

  4.在那黑暗的、不公平的社会中,窦娥死去了。她的“悲”穿越时空,她的“冤”感天动地。现在有人为她写一副挽联的上联,请你补写出下联。

  上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下联:

  【合作探究】

  1.跳读课文,补全下列表格。在窦娥的短暂的一生中到底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故?

  年龄  变故  人生遭遇

  3岁  亡母

  童年       不幸

  2.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窦娥作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窦娥冤》的主人公,她身上有哪些封建传统意义上的有价值(美好)的性格?她身上还有一种怎样的精神?你是怎样看待的?

  3.从窦娥冤的悲剧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现状? 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到底是谁?

  4.试根据以下的提示,探讨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的来源。

  ①窦娥的不幸命运

  ②窦娥的美好品质和她含冤被斩之间形成的对比

  ③窦娥强烈的抗争精神

  【巩固提升】

  阅读【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三支曲子,完成1-2题。

  1.如何理解【滚绣球】一段唱词中窦娥指斥天地所包含的深层含意?

  2.试就选段内容分析窦娥的形象。

  3.试简要分析《汉语》中“东海孝妇”和《窦娥冤》中的窦娥,看看两个人物形象有何区别。

  “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4.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地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地生活着。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原剧的结尾好在何处?

www.kuaixue5.com

参考答案

  【基础演练】

  1、明确:A

  2、明确:D

  3、明确:A

  4、明确:刚烈抗争,悲愤动地亢旱三年。补写下联,一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对仗工整,二要符合窦娥的冤情。

  【合作探究】

  1、明确:7岁——被卖 17岁——成婚 婚姻不幸

  18岁——守寡 20岁——被杀 生命凋零

  2、从文本的细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窦娥是一位有着勤劳善良、孝顺纯朴、坚强有主见的美好品行的弱女子。

  在【滚绣球】和“三桩誓愿”中还体现了一种反抗精神。第三折的【滚绣球】这段曲词,质疑、责骂天地,既是向天地辩白自己的冤屈,又是对天地没有主持公道的抗争。这是对当时黑暗现实最猛烈、最尖锐的抨击。三桩誓愿,层层深入,表现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抗争;把全剧推向高潮;塑造了一个善良而又强烈的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

  窦娥善良温顺,守礼节、懂孝道、明事理,却为社会所不容,她的三桩誓愿是她强烈反抗精神的具体体现。她的反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同时由于她思想的局限也注定了她悲剧的结局。她一方面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方面又要挣脱这一束缚;一方面甘受命运的摆布,另一方面又要与命运进行抗争;一方面靠天,一方面又要骂天。她的反抗是不坚决的,不彻底的,她始终让自己的命运操纵在别人手中,总是把自己依附在别人身上,即使是对张驴儿的反抗也是为了维护封建伦理而作的反抗。她不懂得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丈夫在时为丈夫而活,丈夫死后为照顾婆婆而活,受了冤屈、上公堂审判时,她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青天大老爷桃杌,希望他来为自己洗冤。想一想,如果窦娥不招,也存在案件难理,上报官吏复勘,窦娥免于被斩的可能。但窦娥为了尽孝道,为了不让婆婆受刑,指望暂且虚招,盼望“官吏们还复勘”,但既已招供画押,还有什么复戡可言,与其说窦娥幼稚糊涂,不如说是因为遵从了封建礼教而断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 [2]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上一篇:关汉卿·窦娥冤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三)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