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苏教版课堂实录苏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课堂实录板块品析» 正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课堂实录板块品析

[10-18 22:13:20]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苏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阅读:8349
概要: 概要:亮点三:积累迁移,语言内化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是“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薛老师利用角色效应,安排学生做汤姆的父亲这一环节,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迁移,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不但热烈而且持久,想象的脑海里张满了疾驶的风帆,在闪光的语言河流上航行;学生能动地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从始至终,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融洽的,完全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课堂气氛真是无拘无束的,学生没有心理负担的,他要讲话就讲话,要发言就发言,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课,学生怎能不轻松,怎能不喜欢,这正是有情感的教育,课堂如杨柳春风;有智慧的教育,课堂定呈现丰姿美色!但是,薛法根老师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成功的。在宝带实验小学,同样是执教这篇课文,他也有过失败的经历。在那节课上,一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汤姆的爸爸对汤姆要求太高了。”说如果把那条鲈鱼放在竹篓里,再放到湖里,等过了两个小时再拿回去就行了。这种看法让许多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在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本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教师采取了强硬的说教:“规定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甚至略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课堂实录板块品析,标签:课堂实录范文,http://www.kuaixue5.com
亮点三:积累迁移,语言内化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是“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薛老师利用角色效应,安排学生做汤姆的父亲这一环节,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迁移,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不但热烈而且持久,想象的脑海里张满了疾驶的风帆,在闪光的语言河流上航行;学生能动地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从始至终,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融洽的,完全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课堂气氛真是无拘无束的,学生没有心理负担的,他要讲话就讲话,要发言就发言,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课,学生怎能不轻松,怎能不喜欢,这正是有情感的教育,课堂如杨柳春风;有智慧的教育,课堂定呈现丰姿美色!

但是,薛法根老师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成功的。在宝带实验小学,同样是执教这篇课文,他也有过失败的经历。在那节课上,一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汤姆的爸爸对汤姆要求太高了。”说如果把那条鲈鱼放在竹篓里,再放到湖里,等过了两个小时再拿回去就行了。这种看法让许多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在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本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教师采取了强硬的说教:“规定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甚至略带威胁:“小时候违反规定,犯小错误;长大了就会违法犯罪。”吸从学生迷惘的表情可以看出,学生心头的疑惑并没有解开,语文学科的人文熏陶的目标也没能达到。
课后,他自我反思道:这堂课,我居然被学生牵着鼻子迷迷糊糊走了一圈,回过头来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课没有上好,但留给我的却是无尽的思索:语文教学究竟如何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这样的时刻如何得到真正的和谐的艺术的统一?经过深入的反思,薛老师最终取得了成功。

综合这两则教学案例,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一、平等地对待。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首先要有一颗孩子的心,会用儿童的思维去思考儿童,尊重他们的生命姿态、思维特征、生活方式,并尽可能地预测他们在课堂中会产生的反应。这样的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教育才会如水顺滑自然。但师道尊严,源远流长,根深蒂固。许多时候,老师嘴上说着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要营造民主的课堂,在实际课堂中却还是会不自觉地强化老师个人的想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想法在无形中被限制了,行为会变得拘谨起来,课堂也就变得平平淡淡了。那如何能营造真正民主的课堂呢?我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平等地对待学生,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二、艺术地引导。有首诗说,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同样,教育也需要水样的艺术。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认识的谬误之处,一笑之间领悟并接受文本的价值取向,这难道不是教育的艺术吗?是的,教育需要艺术地引导,因为唯有如此,话语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内心,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点燃永不熄灭的火花。
三、反思的重要。
反思是一种手段。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在失败的经历中,薛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和梳理,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取得了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能有什么改进。从这一层面上思考,反思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我们教师获得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评析,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附:教学实录片段二
(师要求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注意父亲和汤姆之间的对话,然后说说自己从对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1:我从对话中知道了父亲要求汤姆将钓到的大鲈鱼立即放掉。
生2:我知道了汤姆很不情愿放掉这条大鲈鱼。
生3:我还知道爸爸为什么让汤姆把大鲈鱼放掉。那是因为离允许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汤姆钓到鲈鱼的时候还没有到规定的季节。
生4:我从对话中看出爸爸是很有原则的。
生5:我看出汤姆很舍不得那条大鲈鱼。
生6:我觉得汤姆的爸爸对汤姆要求太高了。
师(很惊讶):你是这么认为的?
生6:我想如果把那条鲈鱼放在竹篓里,把竹篓放在湖里,等过了两个小时再拿回去,不就行了吗?
(一石击起千层浪,有许多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如果是你,你会不会放掉?
生(异口同声):不会!
师:如果是你的父母,他们会不会要求你把鲈鱼放掉?
生(又异口同声):不会!
师(几乎不信自己的耳朵):你们学校有哪些规定?
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许多。
师:那你们遵守这些规定吗?
生(天真地):遵守,因为学校里有许多秘密警察。
师:假如夜晚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周围既没有人,又没有车,你会闯红灯吗?
生(大声):会的,因为这不妨碍交通,如果有人有车就不可以了。
师(语重心长地):规定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小时候违反规定犯小错误,长大了就会违法犯罪。
(学生静了下来,但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同,他们还是想不通,为什么必须要放掉那条大鲈鱼呢?)

有人说:“高明的人把复杂的道理往简单了说,平庸的人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了讲。”这个说法仿佛就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而言的。教师的备课要 “深入”――力求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教师上课则要“浅出”――把深刻的道理清楚明白地说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

上一页  [1] [2] 


Tag:苏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范文语文学习 - 苏教版课堂实录 - 苏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上一篇:江苏省青年教师观摩课《恐龙》教学实录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