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材解读(实小)» 正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材解读(实小)

[01-09 23:11: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综合性学习   阅读:8249
概要: 概要: 这首七律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十年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在四川成都草堂所作。【http://www.kuaixue5.com(www.kuaixue5.com教学资源网)】都说“欢愉之词难工,而愁苦之言易好1”,以沉郁顿挫著称的杜甫却把“喜欲狂”的兴奋与激动挥发得淋漓尽致。首联“忽传”,说的是消息太过突然,和下文对丈的“初闻”一起初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可是这个喜悦并不是直接诉说,而是“涕泪满衣裳”。泪眼写欢颜,这就给了读者想 象的空间:被压抑了大半生的情感,喜极而泣的形象一下子都变得鲜活起来。这里有必要以诗人的生活经历为注脚,来增进对诗人情感荡漾的理 解。诗宦出身的杜甫19岁开始出游,六年后(25岁)才回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落榜后于次年再次漫游五载,直到30岁重返故乡。可他稍作短暂停留之后,又去了长安求取功名,不曾想生生做了十年“卖药都市,寄食朋友2”的高级乞丐——直到被安史叛军俘虏,羁押。42岁的杜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已经俨然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李白没有暮年,杜甫没有青年,因为生活的苦难加深了他脸上的皱纹,使得他过早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材解读(实小),标签:综合性学习资料,http://www.kuaixue5.com

  这首七律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十年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在四川成都草堂所作。【http://www.kuaixue5.com (www.kuaixue5.com教学资源网)】都说“欢愉之词难工,而愁苦之言易好1”,以沉郁顿挫著称的杜甫却把“喜欲狂”的兴奋与激动挥发得淋漓尽致。
首联“忽传”,说的是消息太过突然,和下文对丈的“初闻”一起初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可是这个喜悦并不是直接诉说,而是“涕泪满衣裳”。泪眼写欢颜,这就给了读者想 象的空间:被压抑了大半生的情感,喜极而泣的形象一下子都变得鲜活起来。
这里有必要以诗人的生活经历为注脚,来增进对诗人情感荡漾的理 解。
诗宦出身的杜甫19岁开始出游,六年后(25岁)才回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落榜后于次年再次漫游五载,直到30岁重返故乡。可他稍作短暂停留之后,又去了长安求取功名,不曾想生生做了十年“卖药都市,寄食朋友2”的高级乞丐——直到被安史叛军俘虏,羁押。42岁的杜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已经俨然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李白没有暮年,杜甫没有青年,因 为生活的苦难加深了他脸上的皱纹,使得他过早衰老。半年后,终于“越狱逃跑”的诗人这样来自述狼狈之貌:“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4”;“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5”。这不是一般的苦难,是每天早晨不知道中午有没有饭吃的苦,是今天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活命的难。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苦难,《三吏》、《三别》等几乎所有的诗篇都在描述家与国、人与己,那个特定时代的天灾人祸与民生多艰。接下来的日子,杜甫继续颠沛着,流离着,穷困潦倒,忧心忡忡……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去四川投奔他的老朋友高适,于是有了避难蜀地近十年的成都草堂。四川是个什 么地方呢?李白有诗为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然而成都的生活也不得安宁。他几次为了躲避战乱出川未果,却突然传来叛军老巢被剿的好消息,怎么能不令人欣喜若狂!有了这个解读背景,“收蓟北”与“涕泪满衣裳”之间相悖的情感体验就在社会的苦难里有了存在的合理性。
首联的欲扬先抑还不够,颔联还要补上侧面烘托:“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不是一个人的喜悦,而是整个家庭的狂欢;这不是一个家庭的狂欢,而是整个社会灾难的结束! 杜甫,作为那个苦难历史的见证人,稍稍荡开一笔,就把他“喜欲狂”的个人情绪,推广成了整个社会的温度。
一般的鉴赏者总以为“漫卷诗书”的那个人是杜甫自己,理由是对于“读书破万卷”的杜甫而言,书就是他的朋友,他的生命,可是此刻它们却被胡乱收拾,随随便便地堆砌在一起,这是大喜过望才有的手足无措啊!还有一种说法,以为动手收拾的是他的妻儿,因 为这样才能与“却看妻儿”的注脚连续。教参与《唐诗鉴赏辞典》都没有说清楚。但是从语义的连贯与语法修辞上考虑,似乎诗句承转之接比妻儿的反衬更多了三分理:前半句是承,后半句是转。也许,大家不必过于深究,妻儿也罢,自己也罢,都已经无足轻重了,因 为那份喜悦之情又被推进了一步,从喜极而泣已经扩大成了癫狂的无以复加。
到了颈联、尾联的转与合,诗人才开始正式弹奏自己的狂想曲:
颈联究竟是“白首对青春”还是“白日对青春”,是另一个争锋至今的千古之谜。《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和《唐诗鉴赏辞典》的解释如出一辙:“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htTP://www.kuaixue5.com 54 绿叶教 学资源网)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么能不“喜欲狂”!
周宗成却在《白日对青春,杜甫何钟情》中提出异议,因 为《声律启蒙》里就有“白日对青春”的说法,属于古已有之,而杜甫另外两首诗也用了“白日青春”说。“诗人们之所以钟情于青春白日,首先是因 为青春白日的美好给予人们感官上的强烈刺激……诗中所指之‘白日’、‘青春’可以理 解为:一,就是指明媚的阳光和春天的芳菲(例略);二,互文见义,泛指明媚春光或美好时光(例略)。httP://www.kuaixue5.com〔〖绿叶教学资源网〗54)因此,诗人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不必狭隘的理 解为:阳光下放歌须纵酒,芳菲的原野作伴还乡。而应理 解为:(官军胜利了,百姓重见天日)青春白日(春光明媚,主要是心理感 受),要(须)放歌纵酒,可以平安的(好)结伴还乡。6”
文章写作“白日”,显然继承了周的说法,教参却抄袭《唐诗鉴赏词典》的解释,直接把“白日”释作“白首”,简直不伦不类,不知从何说起,使本来就颇朔迷离的古诗更加剪不断,理还乱。
如果从“喜欲狂”的程度来理 解,我宁愿接受“白首青春”的对比: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已经五十二岁了。比起十年前叛军营里的“白首搔更短”,饱经忧患的诗人已经基本走完了他的一生。放歌,是同学们的权利;纵酒,是青年人的特长。它们哪 里还是这个一向双眉紧蹙、性情严肃、体瘦神矍的迟暮老人的营生?抛开这些不谈,问一问班里的孩子,谁见过自己的爷爷纵情喝酒,大醉着唱歌?抛开孩子的问 题,假若大家见到这样的老头,是不是也会骂一声精神品质失常? 事实上,也只有这种跌出常规的狂态才更能表达诗人忘乎所以的巅峰快感,使诗的精神品质气度浩浩汩汩如“万斛泉涌”。周宗成的一个绝对理由是“自古有之”,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除了集前代之大成,更开后世之先河,“白首对青春”,我真的读不出不如“白日青春”的地方。
但是,既然教材选用的版本是“白日青春”,那么大家就只能按照周宗成的“重见天日”来理 解。如果学生有异议,则只能把诗作改成“白首青春”。教参上指鹿为马式的“白日”既“白首”一说,我目前还没有在任何杜甫诗文研究里读得到。
抛开“白日”与“白首”之争不谈,从首联的对比,到颔联的衬托,再到颈联自己狂态与狂想的白描,“快诗”里大家竟然也读出了顿挫的影子。七律往往只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就是为了避免一对到底的单调。可是杜甫的尾联不但对仗尤其工整,而且丝毫没有一味兴奋的单调。

[1] [2]  下一页


Tag: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资料语文学习 - 语文综合性学习
上一篇:丹阳小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六年级下册重点内容复习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