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的效果。
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这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存在身心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获得身心的协调、统一的发展。
教育为什么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原因在于:
第一,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纳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使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同时,学校教育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既考虑到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又考虑到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第三,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进行的。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具有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具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学校把学生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组织在专门的教育过程内进行教育,因而,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要有效。
第四,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方面发展。
第五,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教育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不利于人发展的因素。
综合上述可见,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为什么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必须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从意识方面来看,它体现为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等主观积极性;从外部表现来看,它体现为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自觉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二,人作为教育的对象,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学生对外在的教育影响能否接受、接受多少,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知识经验加以选择,并通过自己的内部矛盾斗争作出相应的反应。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学习愿望,厌恶学习、懒于思考,缺乏学习动力,各种外在的教育影响就难以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第三,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自发产生的,往往需要一定的外部刺激来激发,因此,教育者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借助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在内在因素,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
国外一项调查统计了某家族的八代136名家庭成员,发现其中有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遗传素质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遗传素质只能为该家族的后代提供发展的物质前提,仅具备这样的物质前提而没有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缺乏个体的主观努力,是无法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
该家族产生众多音乐家的现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遗传基因为后代提供适合音乐才能发展的生理解剖特点:如声带、听觉器官等,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物质前提。
第二,良好的家庭环城的熏陶,有利于后代音乐兴趣的培养。
第三,音乐世家子弟接受音乐教育的机会较多,受教育条件较好。
第四,家长对于子女的期望作用等等。
所以,该家族出现众多音乐家,并不完全是遗传决定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小学教师考试试题,教师资格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 教育原理第六章思考练习题
- › 教育原理第一章思考练习题
- › 教育原理第二章思考练习题
- › 教育原理第三章思考练习题
- › 教育原理第四章思考练习题
- › 教育原理第五章思考练习题
- › 教育原理第六章思考练习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教育原理第六章思考练习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教育原理第六章思考练习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教育原理第六章思考练习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教育原理第六章思考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