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物理复习资料高考物理实验高考物理演示实验:光电效应实验» 正文

高考物理演示实验:光电效应实验

[01-15 13:48:21]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高考物理实验   阅读:8137
概要: 概要:高考物理演示实验:光电效应实验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加深对光量子性的理解。2. 了解光电管的结构和性能,并测定其基本特性曲线。3. 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测定普朗克常数。二. 实验仪器光电管、光源、滤色片、微电流计、电压表、滑线电阻、直流电源、开关和导线等。三. 实验原理1. 光电效应及其规律在一定频率的光的照射下,电子从金属(或金属化合物)表面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从金属(或金属化合物)表面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如图3-19-1所示。实验表明光电效应有如下规律:(1)只有当入射光频率大于某一定值时,才会有光电子产生,若光的频率低于这个值,则无论光强度多大,照射时间多长,都不会有光电子产生。即光电效应存在一个频率阈值υ0,称为截止频率。(2)光电子的多少与光的强度有关,即饱和光电流IH与入射光的光强成正比。如图3-19-2所示,I~U曲线称为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曲线(2)的光强是曲线(1)光强的一半。(3) 光电子的动能( )与入射光的频率υ成正比,与光强无关。实验中反映初动能大小的是遏
高考物理演示实验:光电效应实验,标签:高考物理实验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高考物理演示实验:光电效应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加深对光量子性的理解。

  2. 了解光电管的结构和性能,并测定其基本特性曲线。

  3. 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测定普朗克常数。

  二. 实验仪器

  光电管、光源、滤色片、微电流计、电压表、滑线电阻、直流电源、开关和导线等。

  三. 实验原理

  1. 光电效应及其规律

  在一定频率的光的照射下,电子从金属(或金属化合物)表面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从金属(或金属化合物)表面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如图3-19-1所示。实验表明光电效应有如下规律:

光电效应实验电路图

  (1)只有当入射光频率大于某一定值时,才会有光电子产生,若光的频率低于这个值,则无论光强度多大,照射时间多长,都不会有光电子产生。即光电效应存在一个频率阈值υ0,称为截止频率。

  (2)光电子的多少与光的强度有关,即饱和光电流IH与入射光的光强成正比。如图3-19-2所示,I~U曲线称为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曲线(2)的光强是曲线(1)光强的一半。

光电管福安特性曲线

  (3) 光电子的动能(光电子的动能 )与入射光的频率υ成正比,与光强无关。实验中反映初动能大小的是遏止电位差Ua。在图3-19-1电路中,将光电管阳极与阴极连线对调,即在光电管两极间加反向电压,则K、A间的电场将对阴极逸出的电子起减速作用,若反向电压增加,则光电流I减小,当反向电压达到Ua时,光电流为零(如图3-19-2所示),此时电场力对光电子所作的功eUa等于光电子的初动能光电子的初动能,Ua称为遏止电位差。以不同频率υ的光照射时,Ua~υ关系曲线为一直线,如图3-19-3所示。

遏制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曲线

  光电效应的这些实验规律,用光的电磁波理论不能作出圆满的解释。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光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他认为一束频率为υ的光是一束以光速c运动的、具有能量 的粒子流。这些粒子称为光量子,简称光子。h为普朗克常数。  

  按照光子论和能量守恒定律,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方程:

  光子论和能量守恒定律方程(3-19-1)

  金属中自由电子,从入射光中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 ,克服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所需的逸出功A后,逸出表面,具有初动能光电子的初动能

  式(3-19-1)即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由此方程可圆满的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同样,由式(3-19-1)可知,要能够产生光电效应,需 光电子的初动能≥0,即hυ-A≥0,υ≥ 光电效应,而光电效应就是截止频率υ0,光电效应

[1] [2]  下一页


Tag:高考物理实验高考物理实验大全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 高考物理实验
上一篇:高考物理演示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