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语文试题山东济宁微山一中高二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正文

山东济宁微山一中高二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01-15 00:04:39]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高二语文试题   阅读:8395
概要: 概要: www.kuaixue5.com 第 II卷 (非选择题,共84分)四、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4分)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4分)(2)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4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2)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
山东济宁微山一中高二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标签:高二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www.kuaixue5.com

  第 II卷 (非选择题,共84分)

  四、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4分)

  (2)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相见欢【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2)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4分)

  15、默写题(每题1分,共8分)

  (1)____________,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2)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3)云中谁寄锦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7)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8)__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五、作文(60分)

  16、读懂下面诗句的意思,并任选一句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①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www.kuaixue5.com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C(A踯躅应为“zhízhú”;B创伤“chuāng”,D:谥号“ shì”)

  2、D(A厮杀; B得陇望蜀; C寂寥)

  3、A ( B.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C.括号应放在“房屋”之后。D.后面的两个逗号改为顿号。)

  4、B(下里巴人: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5、C(A句式杂糅,“因为……原因造成的”;B成分赘余,“防止考生作bi起到震慑作用”中的“防止”应去掉;D不合逻辑,“源于时代需求的强力推动”和“从中央到地方的不懈推进”应互换位置。

  二、(9分)

  6.B(A.转化失误,错在“借此步入……”。C.绝对化,夸大了翻译的作用。D.张冠李戴,并非“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翻译介绍……”。)

  7.C(原文为“使作品产生了与更为广泛的读者进行新的文学交流的可能”。)

  8.D(这两个例子意在说明:不管多么准确的译文,它们都会以译者和作者想象不到的方式被读者阅读、理解和接受着。错在“这与译者的翻译方式有很大关系”。)

  三、(12分)

  9.C(征:征召)

  10.A连词,表修饰。(B.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C.①介词,给②介词,和;D.①副词,趁机②介词,通过,经由)

  11.B(②体现方望的谋略④间接体现⑤没有认清更始的真实意图,试图归顺汉室)

  12.D(错在“隗嚣谋划让诸将劫持更始帝刘玄向东投降光武帝”,原文是其他将领想要劫持刘玄向东投降光武帝,隗嚣也参与了他们这个谋划。)

  四、(16分)

  13.(1)不能。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诗歌意境。(2分)“自”和“空”表现了诗人见满院萋萋碧草,闻叶间数声黄鹂,感叹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凉的情感。(2分)

  (2)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2分)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2分)

  14、(1)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1分)“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1分)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2分)

  (2)、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2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1分)“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感觉;舌品不得,心感方知。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1分)

www.kuaixue5.com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上一篇:河南郑州智林学校高二下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