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语文试题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正文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01-15 00:04:18]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高二语文试题   阅读:8725
概要: 概要:9.对本语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文字侧重说明了景泰蓝制品上的图案“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B.在语言上,这段文字遣词准确、造句严谨。例如,第⑧句,“小”与“细微”不能互换,“破裂”与“剥落”不能对调,这是准确使用动词或形容词。C.结合文意,第⑩句中“制作方法和物理”具体指的是打磨时比较禁得起外力,色料不至于破裂、剥落。D.本段文字围绕说明中心,在第④句中以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使用繁笔是为了点蓝时有界限的道理。全段文字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说明顺序,条理清晰。▲阅读下面的曲词,完成第10题【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想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10.下面对两首曲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标签:高二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9.对本语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文字侧重说明了景泰蓝制品上的图案“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

  B.在语言上,这段文字遣词准确、造句严谨。例如,第⑧句,“小”与“细微”不能互换,“破裂”与“剥落”不能对调,这是准确使用动词或形容词。

  C.结合文意,第⑩句中“制作方法和物理”具体指的是打磨时比较禁得起外力,色料不至于破裂、剥落。

  D.本段文字围绕说明中心,在第④句中以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使用繁笔是为了点蓝时有界限的道理。全段文字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说明顺序,条理清晰。  

  ▲阅读下面的曲词,完成第10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想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10.下面对两首曲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晓来谁染霜林醉”是一个设问句,句中的“染”和“醉”,巧妙地融入了离人的痛苦之情,使得西风飕飕的萧瑟的秋景更蒙上了忧伤的色彩。

  B.“总是离人泪”回答了上句设问,一个“泪”字让主人公之愁情与白云、菊花、西风、大雁、枫叶等景物有机交融在一起,一片泪眼迷蒙。

  C.【滚绣球】一曲中出现了三个“恨”,含意丰富:一恨刚摆脱相思苦,又要被迫分离;二恨柳丝难系,斜晖无情;三恨长亭已近,分别在即。

  D.假如【端正好】是一幅秋日送别图,那么【滚绣球】便是一支爱情交响曲。这首曲反复咏叹的是莺莺与张生分别时的百转愁肠,难分难舍。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的意思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娘以指扣门扉

  ③比去,以手阖门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⑦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⑧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A. ①②③④  B.①⑤⑥⑧  C.②③④  D.③⑤⑦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听臣微志

  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乳二世吾妻死之年所手植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历职郎署客逾庖而宴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借书满架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已在括号内作了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忧伤)  ②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优秀的人才)

  ③凡在故老,犹蒙矜育(顾惜)  ④马儿迍迍的行(快速)

  ⑤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不久)  ⑥大类女郎也(像)

  ⑦令人长号不自禁(哭泣)  ⑧吾妻归宁(女子出嫁)

  A.①②③⑤⑥  B.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⑥⑧  D.①②⑤⑥⑦

  1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制稍异于前

  A.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www.kuaixue5.com

  二、填空题(共5分,每空0.5分)

  16.课文《项脊轩志》选自____,作者____,字熙甫,____(朝代)的散文家。

  17.《长亭送别》为《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写崔、张分别的情景,作者____,名德信,元代作家。

  18.《论厄运》作者____,英国哲学家。《直面苦难》作者是周国平,作品有____、《灵魂只能独行》。

  19.《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____,《斑纹》作者____。

  20.《陈情表》选自梁萧统的《文选》,作者李密,字令伯,三国人,标题中的“表”字是古代臣子向君主的一种文体。  

  三、根据课文背诵默写(共5分,每空1分)

  2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____________。

  22.《诗》三百篇,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

  24.母孙二人 ,____________。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5.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____________,无人知是荔枝来。  

  四、现代文阅读(共17分)

  (一)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上一篇:四川省宜宾六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