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语文试题四川南充高中高二上语文月考3试题及答案» 正文

四川南充高中高二上语文月考3试题及答案

[01-15 00:04:09]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高二语文试题   阅读:8943
概要: 概要: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居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即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箨龙和木笔均为初夏常见之物。10.诗人在题目中点明“幽居” 却在第二联中渲染“草深无处不鸣蛙”,这矛盾吗?为什么?(4分)答:1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7分)叔文①,越州人,以棋入东宫。颇自言读书知理道,乘间常言人间疾苦。上将大论宫市事,叔文说中上意,遂有宠。因为上言:“某可为将,某可为相,幸异日用之。”密结韦执谊,并有当时名、欲侥幸而速进者陆质、吕温、李景俭、陈谏、刘禹锡、柳宗元等十数人,定为死交;而凌准、程异等又因其党而进,交游踪迹诡秘,莫有知其端者。贞元十九年,补阙张正买疏谏他事,得召见。正买与王仲舒、常仲孺相善,数游止。正买得召见,诸往来者皆往贺之。有与之不善者,告叔文、执谊,云:“正
四川南充高中高二上语文月考3试题及答案,标签:高二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居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即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箨龙和木笔均为初夏常见之物。

  10.诗人在题目中点明“幽居” 却在第二联中渲染“草深无处不鸣蛙”,这矛盾吗?为什么?(4分)

  答:

  1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7分)

  叔文①,越州人,以棋入东宫。颇自言读书知理道,乘间常言人间疾苦。上将大论宫市事,叔文说中上意,遂有宠。因为上言:“某可为将,某可为相,幸异日用之。”密结韦执谊,并有当时名、欲侥幸而速进者陆质、吕温、李景俭、陈谏、刘禹锡、柳宗元等十数人,定为死交;而凌准、程异等又因其党而进,交游踪迹诡秘,莫有知其端者。贞元十九年,补阙张正买疏谏他事,得召见。正买与王仲舒、常仲孺相善,数游止。正买得召见,诸往来者皆往贺之。有与之不善者,告叔文、执谊,云:“正买疏似论君朋党事,宜少诫!”执谊、叔文信之。执谊尝为翰林学士,父死罢官,此时虽为散郎,以恩时时召入问外事。执谊因言成季等朋宴聚游无度,皆谴斥之,人莫知其由。叔文既得志,与王伾、李忠言等专断外事,遂首用韦执谊为相,其常所交结,相次拔擢,至一日除数人,日夜群聚。叔文颇任事自许,微知文义,好言事,上以故稍敬之。上疾久不瘳,内外皆欲上早定太子位,叔文默不发议。已立太子,天下喜,而叔文独有忧色。常吟杜甫《题诸葛亮庙》诗末句,因歔欷流涕,闻者咸窃笑之。虽判两使事,未尝以簿书为意,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谋夺宦者兵,以制四海之命。既令范希朝、韩泰总统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中人②尚未悟。会边上诸将各以状辞中尉,且言“方属希朝”,中人始悟兵柄为叔文所夺,乃大怒曰:“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密令其使归告诸将曰:“无以兵属人。”希朝至奉天,诸将无至者。韩泰白叔文,计无所出,唯曰:“奈何,奈何!”无几而母死,执谊益不用其语。叔文怒,与其党日夜谋起复,起复必先斩执谊,而尽诛不附己者,闻者皆凶惧。皇太子既监国,遂逐之,明年乃杀之。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第五卷)

  【注】①叔文:姓王,唐朝著名政治改革家。他所领导的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②中人:宦官。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疾久不瘳瘳:痊愈

  B.程异等又因其党而进进:做官,被任用

  C.叔文颇任事自许许:期许

  D.无以兵属人属:隶属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因为上言:“某可为将,某可为相,幸异日用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已立太子,天下喜,而叔文独有忧色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C.遂逐之,明年乃杀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上以故稍敬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叔文与韦执谊、李景俭、刘禹锡、柳宗元等结交,相互间交往甚密。他掌握大权之后,大量提拔自己的同党。

  B.韦执谊曾担任翰林学士,做散郎时受到皇帝宠幸。后来在王叔文的支持下做了宰相,对王叔文言听计从。

  C.王叔文没有多少文化,关心百姓疾苦,受到宠幸后常常向皇帝进言,推荐那些他认为优秀的人。

  D.王叔文反对皇帝立太子,也许因此遭到了太子的忌恨,太子听政后,就把王叔文逐出京城,第二年就杀了他。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常所交结,相次拔擢,至一日除数人,日夜群聚。(4分)

  译文:  

  (2)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谋夺宦者兵,以制四海之命。(4分)

  译文:  

  (三)(3分)

  1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分)

  杨 朱 之 弟 曰 布 衣 素 衣 而 出 天 雨 解 素 衣 衣 缁 衣 而 反 其 狗 不 知 迎 而 吠 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www.kuaixue5.com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做人要讲“君子人格”

  沈栖

  记得英国作家威尔逊曾对“贵族”下过这么一些标准:虔诚的、道德服从的、绅士的、乐于助人的、敢讲真话的,如面对灾难,是敢于自我牺牲的;倘若只有钱而没有社会责任,只能叫暴发户或土财主。在西方,称得上是贵族,那他首先得有财富,有地位,生活在社会底层者,再有道德,再有操守,再有自我牺牲精神,他与贵族也是绝缘的。我国历代倡导的君子则不然,无论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地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有君子人格,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

  “君子”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虽说随着时代的进化和文明的进步,“君子人格”已被赋予现代的色彩和内容,但是,这些积淀在文明最底部的是非善恶观念以及由此而推导的善良行为规范,则构成了当代中国文明的基石。儒家文化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便是把中华及周围民族带出了野蛮,带进了文明,并崇重“礼”和“法”作为言行规则。儒家素来力倡“五常”,视之为“君子人格”的底蕴。倘若我们摒弃“仁义礼智信”中的等级制内涵,不无合理成分,它对于平等的民主社会仍是一种可资的优良的精神资源:“仁”与博爱大体相似;“义”相通于某种普世性原则的政治预设;“礼”有着尊重和维护他人并进而维护自身尊严的含义;“智”自是一种为人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慧识;“信”乃是诚信、共识,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尽管儒家文化充斥着大量的封建主义毒素,但散见于儒家典籍中的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则是穿越时空、超越阶级的,它并没有过时,也决计不会过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上一篇:白云中学高二第二阶段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