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语文试题天津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正文

天津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01-15 00:03:51]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高二语文试题   阅读:8637
概要: 概要: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相告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被我们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最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好几天不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情告诉我并又嘱咐,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19、“水壶”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20、小说中的肇教授是怎样一个人物?结合故事情节简要分析。(4分)21、小说结尾“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你认为文中“大家”具体明白了什么?(2分)六、(24分)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文后问题。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
天津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标签:高二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相告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被我们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最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好几天不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情告诉我并又嘱咐,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19、“水壶”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20、小说中的肇教授是怎样一个人物?结合故事情节简要分析。(4分)

  21、小说结尾“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你认为文中“大家”具体明白了什么?(2分)

  六、(24分)

  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文后问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1)本诗对小松的描写可谓精炼传神,请结合前两句中“刺”与“出”字,简要分析小松的特点。(3分)

  (2)后两句所写“时人”又有怎样的特征?(1分)

  (3)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写一段议论文字。(20分)要求:①论点明确②论证有力,使用两种以上论证方法③300字左右

www.kuaixue5.com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B (“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荡气回肠”:指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也作“回肠荡气”.)(“秋毫无犯”是指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而语境中讲的是领导干部要洁身自好,学会抵制诱惑,使用不当。)

  6、D(A“石榴得到备受瞩目”杂糅,B关联词语的搭配和语序有问题,C“过人的”性价比“”,“超常的性价比”)

  7、B

  8、A

  9、D

  10、A

  11、C(“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美感受。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点与它们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C项雁的特点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12、D (D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既有因秋临塞下雁阳而引起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穷感慨,又有因岁月流逝而坚定诗人建功立业、时不我待的报国信念“雁”意象在此词中不再单纯是主体悲苦情感的抒发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起着警钟长鸣、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A、C、侧重写景;B侧重言志)

  13、B(要体现的应该是“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14、C(荣华:草木开花)

  15、A(A:到;B:“者”字短语/不译;C:但是/表修饰,不译;D:因此/沿袭)

  16、C

  17、(1)①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本来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着作吧?

  ②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树立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此文给你(告诉你这番话或把这番话告诉你)。

  18、答案略

  19、线索作用,用“水壶”串联起明暗两条线索(或说“两个故事”),肇教授与 “我”的故事和“我”与其他几人走出沙漠的故事由水壶关联起来;2)是叙事的焦点,全篇围绕“水壶”叙事,考察队员的品格由生死攸关时的一壶“水”得以显现;3)制造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悬念”,揭开了“水壶”的谜底,也就明白了事情的全部真相。(每点2分,共6分)

  20、肇教授是一个在生死关头具有先人后己的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的性格特点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在面对死亡“一壶水”的主意来支撑大家走出沙漠,挽救了考察队队员的生命(一项2分;情节说明2分,共6分)

  21、小说故事情节启示我们:人在任何逆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精神,人没有信念和精神就不能走出困境。

  22、(1)“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上一篇:天津一中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