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写“三桩誓愿”,是借助想象、夸张手法完成的杰出艺术构思。这样的处理,在作品现实主义的躯干上洒上了一层瑰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它“于事理不合”,却“为人情所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理想和要求。它启示人们:“善”虽一时无力战胜“恶”,但正义的力量不会泯灭。这样的构思,拓展了剧情发展的空间,符合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给人以鼓舞和感召。
3.窦娥的人物形象。
勤劳善良,孝顺贤惠,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充满反抗精神,敢于与恶势力斗争的劳动妇女形象。
4.语言特色
王国维先生曾称赞关汉卿的剧作语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为元人第一”。“本色”二字,准确概括了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而自然,朴实而生动。
关剧的本色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曲白符合人物身份。关剧本色的语言风格还表现在作者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创造了一种富于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
如课文中,指天斥地的场面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端正好]和[滚绣球],几乎句句押韵;而诀别婆婆的场面则曲白相间,如泣如诉,哀婉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则激情如火,慷慨激昂。关汉卿剧作的语言,集中体现了元曲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 关汉卿·窦娥冤知识点总结
- › 关汉卿·窦娥冤同步练习及答案(二)
- › 关汉卿·窦娥冤文学常识测试及答案
- › 关汉卿·窦娥冤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一)
- › 关汉卿·窦娥冤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二)
- › 关汉卿·窦娥冤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三)
- › 关汉卿·窦娥冤同步练习及答案(一)
- › 关汉卿·窦娥冤经典例题及解析答案
- › 关汉卿·窦娥冤文学常识
- › 关汉卿·窦娥冤导学案(二)
- › 关汉卿·窦娥冤原文
- › 关汉卿·窦娥冤字词解释
- › 关汉卿·窦娥冤导学案(一)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关汉卿·窦娥冤知识点总结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关汉卿·窦娥冤知识点总结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关汉卿·窦娥冤知识点总结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关汉卿·窦娥冤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