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文言文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二)» 正文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二)

[01-14 23:47:58]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高二文言文   阅读:8261
概要: 概要: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二)一用课文原话回答问题,然后背诵全文。1.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各有什么说法?为什么对郦道元的说法“人常疑之”,对李渤的说法“余尤疑之”?2.文中是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的?这段描写与下一段的哪句话照应?经过实地考察,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由来是什么?3.第三段的哪句话表达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在本段结尾,作者对郦道元和李渤的说法各持什么态度?二△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对此你有什么感想?三给加粗词选择适当的义项,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里。1.鼓A.一种打击乐器B.击鼓C.振动D.弹奏①微风鼓浪()②噌吰如钟鼓不绝()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2.殆A.大概、可能B.危险C.几乎、近于D.通“怠”,懈怠 E.仅、只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②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莫A.不B.名词,通&ld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二),标签:高二文言文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二)

  一用课文原话回答问题,然后背诵全文。


  1.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各有什么说法?为什么对郦道元的说法“人常疑之”,对李渤的说法“余尤疑之”?

  2.文中是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的?这段描写与下一段的哪句话照应?经过实地考察,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由来是什么?

  3.第三段的哪句话表达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在本段结尾,作者对郦道元和李渤的说法各持什么态度?

  二△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三给加粗词选择适当的义项,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鼓A.一种打击乐器B.击鼓C.振动D.弹奏

  ①微风浪(  )

  ②噌吰如钟不绝(  )

  ③填然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2.殆A.大概、可能  B.危险  C.几乎、近于  D.通“怠”,懈怠 E.仅、只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矣(  )

  ②郦元之所见闻,与余同(  )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3.莫A.不  B.名词,通“暮”,日落的时候、傍晚  C.没有谁、没有人  D.不要、不可E.形容词,通“暮”,晚

  ①至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能知(  )

  ③愿早定大计,用众人之议也(  )

  ④四境之内,不有求于王(  )

  4.发A.发射、射出  B.发出、发生  C.启发  D.出发  E.征发、征调F.启用、被任用

  ①而大声于水上(  )

  ②见其矢十中八九(  )

  ③有时朝白帝,暮到江陵(  )

  ④舜于畎亩之中(  )

  ⑤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

  5.何A.什么  B.为什么  C.哪里  D.谁、哪个  E.多么F.怎么

  ①不然,籍以至此(  )

  ②徐公能及君也(  )

  ③水澹澹(  )

  ④而此独以钟名,哉(  )

  ⑤豫州今欲至(  )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

  2.事不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有卷天下,举宇内,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5.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6.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www.kuaixue5.com

  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日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日下钟山(1),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吰镗鞳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

  俞樾《春在堂笔记》卷七

  【注释】

  (1)[一在城西……日下钟山]上钟山位于现在湖口城南,滨临鄱阳湖;下钟山位于城北,滨临长江。两山相距不到一公里。

  词类活用

  文言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怎样“.

  1.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例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鸿门宴》)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季氏将伐颛臾》)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例如: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触龙说赵太后》)

[1] [2]  下一页


Tag:高二文言文高二文言文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 高二文言文
上一篇: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四)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