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三)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彭蠡(lǐ) 郦元(lì) 钟磬(qìng) 枹(bāo)
B.铿然(kēng) 硿硿(kōng) 莫夜(mù) 栖鹘(hú)
C.磔磔(zhé) 鹳鹤(guàn) 穴罅(xià) 噌吰(chéng hóng):
D.窾坎(kuǎn) 镗鞳 (tāngtà) 识之(zhì) 澎湃(pài)
二、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始访其遗踪 访,寻访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尤,更加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坐船适,到
C.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暮汝识之乎 识,记得
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几乎余固笑而不信也 固,本来
三、写出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1.鼓
(1)微风鼓浪( )
(2)噌吰如钟鼓不绝( )
(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2.当
(1)有大石当中流( )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3)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
(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5)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
四、写出下列虚词的不同义项。
1.何
(1)不然,籍何以至此( )
(2)徐公何能及君也( )
(3)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 )
(4)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5)豫州今欲何至( )
2.而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
(2)余固笑而不信也( )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4)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
(5)吾恂恂而起( )
(6)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
五、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至莫夜月明
B.汝识之乎
C.周景王之无射也
D.长乐王回深父
六、以下各句中“虽”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4.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A.1、2、6/3、4、5B.1、2、3/4、5、6
C.1、2/3、4、5、6D.1、3/2、4、5、6
七、下列各句按其活用加以分类,全出现名词作状语的一组是( )。
1.大石倒立千尺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3.土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
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6.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
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8.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0.天下云集响应
A.1、3、5、7、9、10B.l、2、3、5、8、10
C.1、2、4、5、8、10D.2、4、6、8、9、10
八、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其一犬坐于前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卒廷见相如
九、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十、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十一、用原文的语句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世人不能准确说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结尾段,作者对郦道元和李渤所持的各是什么态度?
十二、略
十三、阅读唐代李渤《辨石钟山记》,完成文后各题。
《水经》云:“彭貂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隐居的人,即李渤自称),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临时住宿)于南隅,忽遇双石,漱(倾斜)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子?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濒临)流(水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李渤的号)记。
-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三)
- ›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二)
- ›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四)
- ›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三)
- ›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一)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三)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三)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三)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