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文言文六国论导学案(二)» 正文

六国论导学案(二)

[01-14 23:47:14]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高二文言文   阅读:8350
概要: 概要:11.下列各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知理而后可以举兵举:发动知势则不沮沮:沮丧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支:应付、支撑B.不足以辱吾技也辱:玷污吾蔽而置之蔽:隐藏使之狎而堕其中狎:阴险C.此用长短之术也术:本领使之无所顾顾:回头知此者,可以将矣将:出发D.乌获不敢逼逼:靠近冠胄衣甲衣:衣服据兵而寝兵:武器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固不在战矣B.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C.夫惟养技而自爱者向使三国各爱其地D.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知势而后可以加兵1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说明行军打仗要有全局战略眼光,不能贪小失大。B.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意为要尽量掩盖自己的短处,使 敌人发现不了而犹豫不决。C.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用兵打仗既要无所顾忌,又要懂得利用外物。D.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善于用兵的人懂得凭借和利用形势,那么就有多余的力量了。14.下列各个句字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
六国论导学案(二),标签:高二文言文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11.下列各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知理而后可以举兵举:发动知势则不沮沮:沮丧

  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支:应付、支撑

  B.不足以辱吾技也辱:玷污吾蔽而置之蔽:隐藏

  使之狎而堕其中狎:阴险

  C.此用长短之术也术:本领使之无所顾顾:回头

  知此者,可以将矣将:出发

  D.乌获不敢逼逼:靠近冠胄衣甲衣:衣服

  据兵而寝兵:武器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固不在战矣

  B.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夫惟养技而自爱者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知势而后可以加兵

  1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说明行军打仗要有全局战略眼光,不能贪小失大。

  B.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

  ----意为要尽量掩盖自己的短处,使 敌人发现不了而犹豫不决。

  C.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用兵打仗既要无所顾忌,又要懂得利用外物。

  D.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善于用兵的人懂得凭借和利用形势,那么就有多余的力量了。

  14.下列各个句字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所主张的用兵“心术”的一项是:(  )

  ①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②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③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④ 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⑤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⑥ 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A.①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④⑥

  十、一课一词

  (一)焉

  1.代词。相当于“之”。如:谨食之,时而献焉。(焉:它,指蛇。)(《捕蛇者说》)\ 故为之说,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捕蛇者说》)\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焉:他们,指五人。)(《五人墓碑记》)

  2.疑问代词,相当于“何”。“怎么”,“哪里”。如: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3.兼词。

  ①相当于“于之”、“于此”。可译为“在这(那)里”“对他(它)”“向他(它)”。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译作“从这里”。由于强调了“不复出”的具体地方是“绝境”,所以要翻译成兼词)(《桃花源记》)\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强调了“死”是由于“周公之被逮”这件具体事情。)

  ②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往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4.助词。

  ①句末表陈述,一般不翻译。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②句末表反诘语气。可译为“呢”。如: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③句中表示舒缓、提顿,相当于“也”。如:于是焉河伯欣欣然自喜。(《秋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5.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地”。如: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www.kuaixue5.com

  参考答案:

  一、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 通“曝”,冒着  (2) 通“倘”,倘若

  (3)通“餍”,满足  (4)通“勿”,不要

  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今义:实际上

  (2)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3)古义:到……结局今义:连词

  (4)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5)古义:先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人物的事情

  (6)古义:两次今义:又,又一次

  (7)古义:不去行刺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从道理上说

  (2) 名词作动词。礼待/坚持正义

  (3) 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坚持到最终

  ⑷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1.灭亡;一律,一概  2.完好  3.他的,他们的  4.满足

  5. 本来;应该  6.天数,命运;道理  7.结交,讨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文言文高二文言文大全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 高二文言文
上一篇:六国论导学案(一)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