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初中学习初一学习七年级语文初一语文试题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正文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10-18 22:10:55]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初一语文试题   阅读:8597
概要: 概要:一.填空题。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全文以为线索。把故事写得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2.根据课文填空。(1)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2)复前行,。(3)问今是何世,,无论魏晋。(4)未果,寻病终。。3.成语、出自《桃花源记》。4.《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课文节选自《》。5.《口技》以为序,条理清楚。6.根据课文填空。(1)又一大儿醒,。(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4)于是,奋袖出臂,两股战战,。(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6),便有妇人惊觉欠伸……7.“与君离别意,”,是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8.“今日听君歌一曲,”是刘禹锡的《》里的句子。9.“晴川历历汉阳树,”是的《黄鹤楼》中的句子。10.“,隔江犹唱《后庭花》”是的《》里的句子。二.选择题。1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落英缤纷落英:坠落的花瓣才通人才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标签:七年级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一.填空题。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全文以为线索。把故事写得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2.根据课文填空。

  (1)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

  (2)复前行,。

  (3)问今是何世,,无论魏晋。

  (4)未果,寻病终。。

  3.成语、出自《桃花源记》。

  4.《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课文节选自《》。

  5.《口技》以为序,条理清楚。

  6.根据课文填空。

  (1)又一大儿醒,。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

  (4)于是,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6),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7.“与君离别意,”,是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8.“今日听君歌一曲,”是刘禹锡的《》里的句子。

  9.“晴川历历汉阳树,”是的《黄鹤楼》中的句子。

  10.“,隔江犹唱《后庭花》”是的《》里的句子。

  二.选择题。

  1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落英缤纷落英:坠落的花瓣才通人才:只

  B.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咸来问讯咸:都

  C.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属于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垂髫:指小孩欣然规往规:计划

  12.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但是

  B.于厅事之东北角厅事:客厅的事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欠伸:打哈欠

  C.妇抚儿乳乳:作动词用,喂奶众妙毕备毕:全,都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两股战战股:小腿

  13.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颢hào帆fān商shāng

  B.窗cuāng 隐yǐn 柯kē

  C.剪jiǎn 萋qī 宦fàn

  D.阙qùe 津jīng 泊bó

  14.下列各组中,对加点词古今词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A.阡陌交通

  交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15.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诗中的颔联,意在展望未来风光。

  B.这两句一改前面伤感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

  C.诗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D.作者在诗中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但并不悲观。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带有传奇色彩,而非实事实记。

  B.文中描绘的桃花源景象,是作者想象出的理想社会。

  C.作者逃避现实,无力与黑暗的社会现实抗争的思想是值得批判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文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缺乏一定的现实意义。

  D.写渔人离开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更加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感。

  三.阅读下文,回答17—25问题。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在第一段中用“/”断句(注意:本题不要求加上标点符号)。

  18.解释下面三个加点字在文中意思:

  (1)甚异之:(2)阡陌交通:

  (3)便要还家:

  19.第二段文字中画线句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不抄原文,简要概括回答)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

  20.读第三段,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21.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二)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名(2)股

  (3)走(4)之

  23.用“/”划后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24.下面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1] [2]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试题七年级语文试题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一学习 - 七年级语文 - 初一语文试题
上一篇:上海初一语文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