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初中学习初一学习七年级语文初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全解» 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全解

[10-18 22:10:55]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初一阅读   阅读:8556
概要: 概要:本来,“我”的提问只是出于求知和好奇,但先生“很不高兴”,且有“怒色”,反映出先生只要求学生学他指定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这是当时私塾教育的一种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挫伤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段析:写“我”对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适应,也写了先生严厉而可亲的特点。 www.kuaixue5.com 先生对“我”“好起来了”的原因没有从正面说,但从“读的书渐渐加多”可以看不出,原因是“我”的勤奋好学博得了先生的好感,这里用了侧面表达的方法。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全解,标签:七年级阅读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本来,“我”的提问只是出于求知和好奇,但先生“很不高兴”,且有“怒色”,反映出先生只要求学生学他指定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这是当时私塾教育的一种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挫伤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段析:写“我”对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适应,也写了先生严厉而可亲的特点。

www.kuaixue5.com

  先生对“我”“好起来了”的原因没有从正面说,但从“读的书渐渐加多”可以看不出,原因是“我”的勤奋好学博得了先生的好感,这里用了侧面表达的方法。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⒀写三味书屋时,作者为什么要特意描写后面的小园?

  段析:三味书屋后面的园,远不如百草园多彩有趣,学生却同样玩得有滋有味,从而反衬了三味书屋呆板、枯燥的生活。

  玩也可以称之为“工作”,笔调诙谐。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游戏”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两个“不常用”可以看出先生对违反纪律的学生不是严惩的,从而看出他是一位严而可亲、严而可敬的先生。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段析:以上三段写先生教“我们”读书。反映出朗读是私塾教育的主要方法。

  先生读的内容带有标点符号,说明只有先生读得懂。学生不会读,就没有标点,这有力地证明了私塾教育是死读书,学生不理解。

  直接引用原文,再现了当时读书的情景,就其内容而言,完全脱离了学生实际。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⒁“我”趁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在座位上描绣像,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⒂本文中“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段析:这段主要写童年的“我”在老师读书时,背着老师在座位上描绣像。

  画线句子从表面上看是违纪行为,实际上是反映出“我”对艺术的兴趣,也反映出私塾教育给学生提供的自由活动的天地是狭窄的,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健康、全面的发展。

  第二部分:主要记叙了“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www.kuaixue5.com

  【参考答案】

  ⑴示例一:这一段有些形容词用得很精彩。如用“碧绿”“紫红”。既准确地描写了这些植物的颜色,又给人以明艳美丽、充满生气的感觉。示例二:写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弹琴”。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既抓住了这些动物声音的特点,也写出了这些动物在百草园中自由自在的情态,他们仿佛在开音乐会,争相献艺,还写出了“我”对这些可爱昆虫的喜爱之情。

  ⑵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是儿童的特别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慕之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勾勒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印象:从植物到动物都充满了无限的乐趣。这一部分虽是略写,但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段描写在句式上的特点是:描写静物,均用一个形容词;描写动物,长句、短句交错运用。本段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再加上故事传说的恰当渲染,从而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⑶故事本身虽然让人有点害怕,有点担心,却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也给百草园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一阅读七年级阅读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一学习 - 七年级语文 - 初一阅读
上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二)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