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答案】B。解析:句子主要说明的是一个分寸问题,只有从各方面把握住分寸,才能够成为英雄,题中每一分句前后均构成对应关系。“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打草惊蛇”比喻做事因泄密而惊动对方,均与句意不符,排除A、D。“恃才傲物”意为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指过于骄傲,与“统率”没有分寸关系,排除C。故本题答案为B。
15.【答案】A。解析:由文中“不是……而是……”可知,要选择与“理性原则、逻辑思维”相反的词语,“理性”与“情感”相对应,第一空应填“情感”。而如果“依情感展开”,那么必然充满了“感性”的色彩,所以选A。
16.【答案】D。解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漠不关心: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句意是指对威胁没有引起重视,而不是不同意或是冷漠,排除A、C。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防微杜渐:事物刚有苗头时采取措施制止其发展。显然此处威胁已经出现,应该选“防微杜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7.【答案】A。解析:先看第三空。由“朴实的”、“真诚的”、“丰富的”可看出文段的总体基调,显然“激扬”与此不符,故排除C。“平静”一般用来形容环境或者心情,不能与“灵魂”搭配,故排除B。“检验”指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的评价,后文并不涉及“符合性评价”,故排除D。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8.【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搭配。感染:通过言语行动等影响别人,激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能达到“感染”效果的只能是“艺术”,排除AC。在没有相关技术的时候,电影一定是无法制成的,所以说电影是以“技术”为始端符合句意,故本题答案为D。
19.【答案】C。解析:先看第一空,“铮铮”为拟声词,金属相击声,比喻刚正不阿,如“铮铮铁骨”。故与“铮铮”搭配的只能是“风骨”,排除B、D。“风度”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与“潜心专注、严谨务实的学术”搭配不当,排除A项。“谦谦风度”搭配适当。本题的答案为C。
20.【答案】B。解析: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发源地: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借指事物发端、起源的所在。题干指“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地方,故应填“发祥地”,排除A、C。并存:一并存在,同时生存。强调时间上的同时。共存:共同生存。强调空间上的同时。题意为虽然“元谋人”、“蓝田人”生活的地方一南一北,但考古发现他们同处于旧石器时代。故第三空应为“并存”。本题答案为B。
21.【答案】A。解析:本段文字讲述了一个故事:穆罕默德把不快与误会写在沙滩上,希望它在海水涨潮的时候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把快乐和友谊刻在石头上,希望它能和石头一样不朽。穆罕默德无疑是一个聪明人,他选择了快乐,于是快乐也就选择了他。这段文字蕴含的道理也正是如此,快乐在于自己的选择,A项为正确答案。
22.【答案】A。解析:作者首先提出“潜规则”肆行的现象,接着以“但”字为转折,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有打破潜规则,“让正常的规则真正起到作用,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因此本题答案为A。
23.【答案】D。解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一种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也就是文段中所谓的“软功夫”。综观整段文字,“第三方”这个词多次出现,应为关键词,选项中包含这个词的只有D项。A项行政投诉应属“硬功夫”的范畴,排除。B、C分别应属“第三方”中的一种,不够全面。题干要求选择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
24.【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紫砂壶之所以能在清代发展到鼎盛的背景和原因。壶与茶之间的配套关系不是文段阐述的重点,介绍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说明壶,排除A。“社会生活”的范围过大,而且没有突出“清代是紫砂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重要信息,排除B。“紫砂壶与清代饮茶习俗的联系”是紫砂壶在清代能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一个原因,片面,排除D。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了3万年前的人们就已经有了获取信息的需要,即想知道打猎的时间、地点和过程等等,然后指出现今人们虽然不需要狩猎,但仍然需要了解关于足球、政治、战争、经济危机、艺术、名人生活方面的信息,最后得出结论——“虽然人的思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对于讲故事的人来说,可讲的故事很多很多”。由此可知,之所以说“对于讲故事的人来说,可讲的故事很多很多”正是因为人们一直有获取信息的需求。故B为正确答案。
2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主旨的把握。文段共两句话,前后句为因果关系,重点在第二句,即“品察他们的克隆有双重意义”。结合四个选项,可知正确答案为D。
27.【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庙会功能的演变。选项A、C都只说明了一个阶段,排除。选项D文段没有提及,排除。B项准确地表明了这种演变,故为正确答案。
28.【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运用举例子的手法,说明许多有价值的发现都来源于在最基本层次上对知识的探索,意在告诉人们要重视基础研究。文段强调基础研究,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实用性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排除B项。D项属主观臆测,文段并没有基础研究的价值不被人认识的相关阐述,排除。A项强调的是基础研究的价值,C项强调的是应重视基础研究,显然C项更契合题意。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_《行测》高仿真试题库(2-7)
- › 2017年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填空模拟试题四
- › 2017年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填空模拟试题三
- › 2017年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填空模拟试题二
- › 2017年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填空模拟试题一
- › 2017年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模拟试题一
- › 2017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考前密卷十
- › 2017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考前密卷九
- › 2017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考前密卷八
- › 2017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考前密卷七
- › 2017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考前密卷六
- › 2017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考前密卷五
- › 2017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考前密卷四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_《行测》高仿真试题库(2-7)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_《行测》高仿真试题库(2-7)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_《行测》高仿真试题库(2-7)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_《行测》高仿真试题库(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