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人教版课堂实录人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浙江省某实验学校观摩课《孔子拜师》教学实录» 正文

浙江省某实验学校观摩课《孔子拜师》教学实录

[01-10 22:30:27]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人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阅读:8269
概要: 概要:课前谈话:老师:离上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咱们来聊一聊:不知道大家暑假有没有看奥运会?你印象最深的是什 么呢?学生:29个大脚印。老师:是的,29个大脚印一个接一个。学生:活字印刷。老师:小朋友们还以记得么?学生:(点头)记得。学生:国画。老师:一副长长的水墨画。学生:中国舞。老师:还有呢?学生:文字、礼乐、太极拳。学生:中国武术。学生:皮影戏。老师:是呀。你们想不想回味那精彩的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播放视频)你们看他们高高举着的就是竹简,他们一边举着竹简,一边高声吟诵。场面非常壮观。集合后演员会一起编成一个“和”字。(看完后。)老师:真精彩。咱们开始上课吧!一:揭示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质疑。老师:你们知道刚才录像上响彻云霄的经典名言是谁说的么?学生:孔子。老师:是呀,他究竟是一位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孔子的课文《孔子拜师》。(板书)“拜”虽然不是生字,但是这个字比较难写,跟老师一起写。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老师:“拜”左半边是:撇、两横;右半边是四横。老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 么要问的么?学生:为什 么要拜师?老师:为什 么要拜师?(板书:为什 么
浙江省某实验学校观摩课《孔子拜师》教学实录,标签:课堂实录范文,http://www.kuaixue5.com

课前谈话:
老师:离上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咱们来聊一聊:不知道大家暑假有没有看奥运会?你印象最深的是什 么呢?
学生:29个大脚印。
老师:是的,29个大脚印一个接一个。
学生:活字印刷。
老师:小朋友们还以记得么?
学生:(点头)记得。
学生:国画。
老师:一副长长的水墨画。
学生:中国舞。
老师:还有呢?
学生:文字、礼乐、太极拳。
学生:中国武术。
学生:皮影戏。
老师:是呀。你们想不想回味那精彩的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老师:(播放视频)你们看他们高高举着的就是竹简,他们一边举着竹简,一边高声吟诵。场面非常壮观。集合后演员会一起编成一个“和”字。
(看完后。)
老师:真精彩。咱们开始上课吧!
一:揭示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老师:你们知道刚才录像上响彻云霄的经典名言是谁说的么?
学生:孔子。
老师:是呀,他究竟是一位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孔子的课文《孔子拜师》。(板书)“拜”虽然不是生字,但是这个字比较难写,跟老师一起写。
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
老师:“拜”左半边是:撇、两横;右半边是四横。
老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 么要问的么?
学生:为什 么要拜师?
老师:为什 么要拜师?(板书:为什 么? 拜)还有谁要问?
学生:孔子向谁拜师?
老师:(板书:向谁?)
学生:拜师有什 么用?
老师:也就是为什 么要拜?要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要重复。
学生:孔子到哪里拜师?
老师:(板书:去哪里?)
老师: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他是怎么样去拜师的?(板书:怎么样?)
二、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时发现这些问题的答 案,在书上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课文)
老师:(巡回指导)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一边读一边把节的序号标上,这个习惯真好,没有标上的小朋友标一下。
老师:读了课文,这么几个问题哪一个是你一眼就看出来的。
学生:向谁。
老师:孔子是向谁学习呢?
学生:老聃。
老师:孔子叫什 么名字?在书上找一找。
学生:孔丘。
老师:老子还叫孔子什 么?
学生:仲尼。
老师:古时候的人,不仅有名还有字,往往名是称自己,字是称别人。后来,人们还把特别有学问的人称为“子”。
老师:一起读:老子叫——?
学生:老聃。
老师:孔子叫——?
学生:孔丘。
老师:老子称孔子为——?
学生:仲尼。
老师:有学问的人称“子”——?
学生:孔子、老子。
老师:请同学们看插图:能看出谁是老子?谁是孔子么?
学生:老人是老子。
学生:行礼的是孔子。
老师:还有哪一个问题你是很快发现的?
学生:孔子去洛阳拜师。
老师:孔子从哪里去洛阳拜师?
学生:曲阜。
老师:曲阜是孔子的家乡,这个地名比较难读,刚才那个小朋友一下子就读对了,谁再来读一读?
学生:曲阜。
老师:把它送回到句子中读一读。
学生:读
老师:有没有什 么小问题?
学生:多家了一个“了”字。
老师:一起读。
学生:齐读。
三、词语入手,体会孔子的不辞辛苦。
老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读着读着就把两个问题解决了,不仅会提问题,还会解决问题。那他是怎么样拜师的呢?有没有找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来。
学生:读。
[出 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老师:一字一顿,很认真,你们找的也是这句么?
学生:是。
老师:谁再来读一读,这里有两个字很难读。找一个没有发言的同学。
学生:读
老师:小朋友,读着这句话,哪一个字最让你感动,拿出笔划一划。
学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因为“日夜兼程”就说 明日夜都在走路。
老师:“风餐露宿”是什 么意 思呢?
学生:沉默。
老师:“露”可以解释为露天。“宿”就是——?
学生:睡觉。
老师: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就是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
老师:是呀,理 解了每一个字的意 思,也就理 解了这个词的意 思。你能用这个办法理 解“日夜兼程”么?
没人举手。
老师:日——? 学生:早上。
老师:夜——? 学生:晚上。
老师:兼程——? 学生:都在走路。
老师:小朋友真能干。你们仿佛看到孔子在什 么时候在赶路呢?自己轻声读一读。
学生:白天和晚上。 老师:是呀,白天和晚上没有休息。
学生:中午。 老师:烈日当头,还在赶路。
老师:说具体,不要给了老师一个词。
学生:仿佛看到孔子下雪天在赶路。
学生:仿佛看到孔子每天都在赶路。
学生:仿佛看到孔子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凌晨都在赶路。
老师:现在,你再读这两个词,有什 么感受。
学生:读。
学生:我感受到孔子一路很辛苦。
老师:是呀。你来读一读。
学生:我感受到孔子很好学。
老师:是呀,他就是太好学了,所以才着急赶路,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学生:读。
老师:你们知道曲阜到洛阳有多远么?
学生:摇头。
出 示地图。
老师:足足几个月,谁再来读。
学生:读。
老师:孔子真不容易,书中用那一个词来形容。 学生:终于。终于说 明了孔子很辛苦。
老师:一起把感受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学生:齐读。
老师:课文还用了哪一个词形容孔子? 学生:风尘仆仆。
老师:可惜呀,课文的插图没有划出风尘仆仆的孔子,你能想象他当时的样子么?
学生:身上全部是沙子、灰尘。 学生:身上都是泥。
老师:“风尘仆仆”就是孔子走了很多的路,脸上、身上都是泥。同学们能够练习上下问理 解词语真能干。请同学们把这个字写在孔子的旁边,写完后夸夸他。
四、词语入手,体会孔子的好学。
老师:读到这儿,老师真想跟孔子说,你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为什 么还要去拜师呢?你从那一个节知道了。
学生:第一自然段。
【出 示: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 [2]  下一页


Tag:人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范文语文学习 - 人教版课堂实录 - 人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上一篇:青年教师汇报课《找骆驼》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