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教学反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后记» 正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后记

[10-18 22:14:3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教学反思   阅读:80
概要: 概要:www.kuaixue5.com《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后记本单元由学生上了两篇课文,第三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我自己上。计划一节课学习,一节课与写作挂钩并写作。我认为,学习这一课无非要明白的就是:梁实秋先生为什么要记梁任公这一次演讲?他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或赞美梁任公什么精神?他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怎样布局文章?选材、表达有什么特色?这些问题,恐怕小学三年级的课堂老师也会提出来。可是到了高一,理解文章还是要从这里入手。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和教学的:一.对句开始,设问入文。1. 学生起立后,读句对句。学问文采热心肠兼具求之当世几人能有?学生思考,试对。2.学生带此问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看学问、文采、热心肠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二.带问读文,以文理纹。1.学生读文,圈点。2.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有学问,有文采很好理解,那个热心肠呢,就不好怎么说了。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演讲讲了些什么?三、解读内容,体悟文情。讲授的题目是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箜篌引》1.学生反复诵读: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2.教师插讲《箜篌引》《公无渡河》是《相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后记,标签:教学反思,http://www.kuaixue5.com
www.kuaixue5.com《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后记
 本单元由学生上了两篇课文,第三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我自己上。计划一节课学习,一节课与写作挂钩并写作。我认为,学习这一课无非要明白的就是:
  梁实秋先生为什么要记梁任公这一次演讲?他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或赞美梁任公什么精神?
  他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怎样布局文章?选材、表达有什么特色?
  这些问题,恐怕小学三年级的课堂老师也会提出来。可是到了高一,理解文章还是要从这里入手。
  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和教学的:
  一.对句开始,设问入文。
  1. 学生起立后,读句对句。
  学问文采热心肠兼具求之当世几人能有?
  学生思考,试对。
  2.学生带此问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看学问、文采、热心肠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二.带问读文,以文理纹。
  1.学生读文,圈点。
  2.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有学问,有文采很好理解,那个热心肠呢,就不好怎么说了。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演讲讲了些什么?
  三、解读内容,体悟文情。
  讲授的题目是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一)《箜篌引》
  1.学生反复诵读: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2.教师插讲《箜篌引》
  《公无渡河》是《相和歌辞》之一,即《箜篌引》。“箜篌”是一种弦乐器,形似今天的“竖琴”。这首《公无渡河》据《乐府诗集》卷二十六引晋崔豹《古今注》云:“《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窦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
  3.  任公讲授此诗可能想起了什么?
  4.教师或者学生介绍梁启超生平。
  5.师生共同追忆谭嗣同等
  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任公引公把公引,只因心中无限情!
  讲演——表演:“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怎样断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手舞之间的“之”取独。
  (二)《桃花扇》“高皇帝,在九天……”高皇帝是谁?梁任公他为什么会“悲从中来,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呢?他想起了什么呢?
  1.学生朗读、思考、讨论、交流。
  2. 知识链接:《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 《明朝那些事儿》 高皇帝: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他也自杀身死。”
  先生是由崇祯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
  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
  梁启超逃亡到日本,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 “‘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失败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
  (三)讲授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先生又怎会“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yin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语文学习 - 语文教学反思
上一篇:《三峡》教学反思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