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教学参考《土地的誓言》教学案例» 正文

《土地的誓言》教学案例

[01-09 14:53:38]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教学参考   阅读:80
概要: 概要:《土地的誓言》教学案例 通平中学 母春芳教学设想:这是一篇饱含深情、激情四射的文章,它向读者倾吐着十年来对故土炽痛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之情。学习这篇文章,首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那颗赤子之心;在此基础之上,联系背景,发挥想象与联想,设想自己就是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东北人民,抒写出心中对土地、对故乡那份真挚深厚的赤子之情。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2、品读课文,揣摩描写精彩的语句或语段;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一、 启导:多媒体播放“九一八”事件,学生听后谈感受。二、 整体感知:题解,范读,提出主问: 的我 地向着 的故土发出 的誓言: 。三、 精读品析:选择最最感动你的语句或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并说明理由。精彩部分:四、拓展延伸:师:作者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十年之后,饱含热泪书写出这篇至情至性、血泪交融的文章,在结尾署时间时作者写着“‘九一八’十周年”而并不是“1941年9月18日”,
《土地的誓言》教学案例,标签:语文学习,http://www.kuaixue5.com

《土地的誓言》教学案例 

通平中学    母春芳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饱含深情、激情四射的文章,它向读者倾吐着十年来对故土炽痛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之情。学习这篇文章,首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那颗赤子之心;在此基础之上,联系背景,发挥想象与联想,设想自己就是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东北人民,抒写出心中对土地、对故乡那份真挚深厚的赤子之情。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品读课文,揣摩描写精彩的语句或语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启导:

多媒体播放“九一八”事件,学生听后谈感受。

二、       整体感知:

题解,范读,提出主问:        的我      地向着     的故土

发出     的誓言:           

三、       精读品析:

选择最最感动你的语句或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并说明理由。

精彩部分:

四、拓展延伸:

师:作者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十年之后,饱含热泪书写出这篇至情至性、血泪交融的文章,在结尾署时间时作者写着“‘九一八’十周年”而并不是“1941年9月18日”,那能不能用1941年9月18日来替换它,为什么?

薛依婷:不行。因为“九一八”是为了记住家乡曾经遭受的耻辱,而十周年正表达出作者十年内还未回到故乡的悲哀,但十年间自己的誓言依然壮烈,如果改了就不能有这种画龙点睛之笔的感觉。

王莎:因为作者被迫在外流浪十年而不能回到阔别已久朝思暮想的故乡,这样就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侵略者无比愤怒的情感。

师:同学们发言很踊跃,也很有道理。王莎在薛依婷说到的思念悲哀的基础上补充了作者的愤怒之情,理解很深刻。还有同学有新的理解加以补充吗?

朱红霞:我认为这个时间更能表现出作者对土地沦丧的痛苦没齿难忘,这件事在他的心里已烙下了深深的伤痕,不可磨灭,但它也更能体现出被迫流亡的“我”誓死保卫家乡的坚定信念,所以这个时间更好。

师:化悲痛为力量,伤痕就像警铃一样时刻提醒着作者去为家乡为故土而战斗。

唐静:我觉得除此之外,这样写还体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十年前的丧土之痛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更能体现出作者失去土地锥心刺骨的痛。

师:看样子同学们是真正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能感悟到他十年的思念、十年的痛苦、十年的坚定、十年的愤怒……这一切的情感皆如地下燃烧的熔岩一样不可遏制喷薄而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对故土炽烈而深情的赤子之心。走进作者、贴近文本不如让自己设身处地置于那个特定的环境中去真实的感受,假设我们自己就是作者,正经历着十年丧家流亡之痛,请以“十年”为题,倾诉十年来自己最想对她说的话。要求:200字左右,结合课文,发挥想象与联想,要有真情实感。(约十分钟后)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写得精彩的部分。

李静: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为她歌唱,在这片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上,永远汹涌着痛苦的河流,永远无止尽地吹刮着激怒的风,永远回响着林海悲愤的吼叫……它们都在呼唤着我回去,像母亲一样地呼唤着我。为什么我一听到这声声呼唤就双眼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师:巧用诗人艾青《土地》诗句,铺排的语句将自己对土地那份深沉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朱红霞:昨夜的月亮,依旧挂在漆黑的夜空,昨夜的我,却不再是站在昨夜看月的那片土地上,而是站在一块陌生的土地上。望着月亮,感到一阵凄凉,心也在冰冷的空气中瑟瑟发抖。……今夜,我又踏在了这片我亲爱的思恋的土地上,我又看到心中那轮最美的月亮,我心灵的血液再次喷涌,土地的温暖再次让我感受到母爱的温馨。

师:前后照应的写法别具匠心,更加深了情感的抒发,但是此时作者还未回到故乡,不如改成一种期待,用疑问句的形式展现出来,可能会更好一些。

张津:一阵风,从我耳旁划过,带着我对你的思念轻轻地飘向远方。十年的背井离乡之苦引发我对你无尽的思念,思念你美丽的脸庞,思念你忧郁的眼神,思念你宽广的胸怀……惟有思念能减轻我心灵的痛苦。

师:张津的思念就如同一阵温暖的和风从我们心中掠过,又如同她笔下赋予生命的故乡,哀婉而凄美。

黄勇:亲爱的妈妈,你可知道,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想念小鸟婉转的歌声,听啊,明媚的春天,小鸟在枝头歌唱,歌唱一年新的开始;想念稻谷清香的气息,看啊,清爽的秋天,一阵清风掠过,掀起滚滚金黄的稻浪,稻香也绵绵不断地铺向远方……

师:巧借歌词引出下文,一个“听”一个“看”一下子调动听众的感官,走进那个如油画般鲜明的回忆中去。

敖涛:“你快回来,生命因你而精彩!”失去家乡的人高声呐喊,心中升起熊熊烈火,燃烧着对你的激情。你,广阔的原野,有着诗情画意的美景,谁见了不会油然而升一份热爱与赞美之情呢?一想到这里,我心潮澎湃,点点滴滴的回忆浸满整个心间。

师:同样是引用歌词,敖涛与黄勇的视角却不同,敖涛直抒胸臆,释放着多年来积蓄的对故土炽热的情感,让我们的心灵也随之而震撼。

薛依林:思念是治疗伤痛最好的灵药,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我的故乡——东北。……然而敌寇的入侵使她饱经风雨的打击,让她的躯体布满千疮百孔,在战火与血泪中惨遭蹂躏。看吧,昔日的人间天堂顿时变成了充满恶魔的地狱,敌人在这土地上肆无忌惮地屠杀着无辜的人民,多少人惨死在他们无情的刀枪下,多少血流遍了每一寸土地……如今,我要回到她的身旁,用我的血泪去洗清她一身的污秽和耻辱,让她再重新穿上那件洁白的羽衣,重新绽放她如花的笑颜。

师:如果说前几位同学都从对故乡美好的回忆的角度来谈的话,那么她的回忆则如同撕开血淋淋的伤口,让我们直视敌人的残暴,在悲愤的控诉中没有弱者低低的哀求以博取他人的同情,惟有正义的愤怒和果敢的誓言,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

师:听完大家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们手中的笔已不再是文字的载体,而是心灵的载体,大家对土地对祖国浓浓深情通过笔尖汩汩流出,在情感流淌中看到的是同学们一颗颗跃动的拳拳之心,让老师也为之而感动,感动于你们的真情,感动于你们的诚挚,感动于你们的纯真,感动于你们的感动……这一切皆缘于你们用心灵与课文交流,与作者沟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好的文章就应该这样读。

简要反思:

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课,成功在于同学们能沉下心来,走进文本,去朗读,去感悟,去品析,从而拨动心灵深处的“情”弦,贴近文本,贴近作者,让点点“情”语在品读感悟中流泻而出。尤其在最后一个阶段,问题的抛出激起他们内心的千层波澜,他们仿佛回到了历史的长河中,觉得自己就是那一个个在外逃难无家可归的东北人民,在悲愤心酸的流浪生活中唱起失去故土的悲歌,唱响热恋故土的情歌,哀伤中不失坚强,悲愤中充满希望。基本上都能领会到文本中家国不幸的切肤之痛,对故土拳拳的眷恋之情和隐藏在灵魂深处坚定的呐喊。在这一环节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零距离接触,对故乡对祖国的那份深情在这一刻喷薄而出,达到极致。这是因为三个“主问题”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整体感知与精读探究环节将情感发酵酝酿得十分充分,才有了后来芬芳的美酒倾泻而出。


Tag:教学参考语文学习语文学习 - 教学参考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鲸》教学反思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