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语文阅读六国论字词基础练习及答案» 正文

六国论字词基础练习及答案

[01-14 23:56:15]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高二语文阅读   阅读:8265
概要: 概要:1.两篇《六国论》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作者所持观点不尽相同,表现在哪里?2.比较两篇文章,哪一篇见解更为精到?3.给下边加黑词选择正确解释,用“√”表示。(1)若此可以应夫无穷。(你这样、象这样、如果这样)(2)以二国委秦。(舍弃、委托、对付)(3)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同“倘”、抵挡、面临)(4)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献出生命、家庭成份或个人来历、挺身而出) www.kuaixue5.com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一、1.①坚持到底;最终;整,从始至终;始终;死②疏远;距离远;长久,深运;远离;远方的人③爱惜,珍惜;吝惜;吝惜,舍不得;爱护④招致;邀请;速度快2.BC(都是“几乎,近于”的意思)3.①“厌”通“餍”②“蚤”通“早”③“见”通“现”④&ldq
六国论字词基础练习及答案,标签:高二语文阅读训练,http://www.kuaixue5.com

  1.两篇《六国论》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作者所持观点不尽相同,表现在哪里?

  2.比较两篇文章,哪一篇见解更为精到?

  3.给下边加黑词选择正确解释,用“√”表示。

  (1)若此可以应夫无穷。(你这样、象这样、如果这样)

  (2)以二国委秦。(舍弃、委托、对付)

  (3)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同“倘”、抵挡、面临)

  (4)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献出生命、家庭成份或个人来历、挺身而出)

www.kuaixue5.com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


  1.①坚持到底;最终;整,从始至终;始终;死

  ②疏远;距离远;长久,深运;远离;远方的人

  ③爱惜,珍惜;吝惜;吝惜,舍不得;爱护

  ④招致;邀请;速度快

  2.BC(都是“几乎,近于”的意思)

  3.①“厌”通“餍”②“蚤”通“早”③“见”通“现”④“决”通“诀”⑤“乡”通“向”⑥“弊”通“敝”⑦“支”通“肢”⑧“被”通“披”⑨“邪”通“耶”⑩“与”通“欤”

  4.C

  二、

  1.①齐②接受各国贿赂③之(张良)④之(项羽)⑤暴,暴

  2.C3.①C②D

  三阅读思考

  1.凭借;来;却;而且;的;他们(代诸侯各国)

  2.C3.B

  4.诸侯及士人不明大势,见识短浅,策略失误。

  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四、

  第一问: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在阐述这一论点过程中,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战争中强调客观因素(兵不利,战不善)的浅陋之见,既而又自为设问,针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错误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解:“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

  第二问:“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和“苟以天下之大……在六国下矣。”

  五、

  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巧妙引用战国时苏代(苏秦之弟)劝阻魏王时的一段话,比喻精当,一语击中了秦欲难填的要害,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

  六、

  1.起初;才。2.几乎,差不多;危险。3.事奉(用作动词);事例。4.结交;同,和。

  七、

  1.故事,旧事、前例;在现代汉语中则指文学作品中有叙事性的情节。

  2.其实,那实际情况,是名词性的词组;在现代汉语中用作副词,有“实在”的意思。

  3.至于,终于达到某种程度(到了……的结局);现在则作连词用。

  4.可以,可以凭借,以字单独用作介词;在现代汉语中可以连用,有“能够”的意思。

  八、

  1.(3)

  2.(2)

  九、

  1.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赂秦;苏辙则认为山东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互相残杀,从而导致了最后的灭亡。

  2·苏洵文章在于借议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是放弃斗争,屈从暴秦这一事实,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而苏辙则立足六国“不知天下之势”这一点,从战略进行理路详明的辩论,意见扼要而中肯。这种明辨六国是非曲直的见解,显然有超越前人之处。

  3.(1)如果这样。(2)对付。(3)面临。(4)挺身而出。

上一页  [1] [2] 


Tag:高二语文阅读高二语文阅读训练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阅读
上一篇:纪念刘和珍君重难点分析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