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散文钞(chāo) 恬适(tián) 嘶叫(sī) 点缀(zhuì)
B.潭柘寺(zhè) 落蕊(ruǐ) 橄榄(lǎn) 落寞(mò)
C.普陀山(tuó) 房檩(lǐn) 陪衬(chèn) 夹袄(jiā)
D.廿四桥(niàn) 着衣(zhuó) 混沌(dùn) 椭圆(tuǒ)
解析: 选C.“夹”应读jiá。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饱尝艰辛 恣行无忌 颓费色彩 色彩不浓 领略秋味
B.钟声幽远 花木雕零 姿态万千 战场厮杀 鲈鱼大蟹
C.焦躁不安 奇伟瑰丽 隐逸恬适 眷恋之情 大笔如掾
D.落寞寂寥 以情驭景 穿着打扮 竭忠尽志 秋蝉嘶叫
解析:选B.A.费-废;B.幽-悠,雕-凋;C.掾-椽;D.志-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终于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可没过几天________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2)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________,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3)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爆发,主要是美元的全球持有与其投放属地管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加剧________最终爆发。
A.清静 清闲 以至 B.清净 清闲 以致
C.清净 悠闲 以致 D.清静 悠闲 以至
解析:选B.“清静”多指环境安静;不嘈杂。“清净”指没有事物打扰。“清闲”,清净闲暇,强调无事可做。“悠闲”,闲适自得,强调态度自在。“以至”和“以致”都用作连词,都可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但“以至”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此外,“以至”还可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而“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并且多指不好的结果。
4.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单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解析:选D.本体是“牵牛花的蓝朵”,喻体“喇叭”,喻词“像”.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5.上文写蝉鸣用了哪些词语?作者是为了表现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选取了“衰弱的残声”“啼唱”“嘶叫”等词语。表现出秋的凄清和悲凉。
6.“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1)请写出这句用的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中“似乎”一词是否能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排比。
(2)突出故都秋意的浓厚深沉。
(3)不能删去。它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表现了赞美眷恋故都的情感。
7.上文描写“都市闲人”在雨后桥头的互答,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试卷(二)
- › 2014高一语文暑假作业
- ›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过关检测试卷
- ›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 ›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卷
- › 广东汕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 › 广东珠海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 ›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试卷(二)
- › 高一语文必修一高考真题演练(一)
- ›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 ›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二)
- ›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一)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试卷(二)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试卷(二)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试卷(二)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