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高一语文试题荷塘月色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三)» 正文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三)

[01-14 21:36:19]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8322
概要: 概要:荷塘月色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三)常识填空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_______》,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_______》,成了著名的散文家。著作有《朱自清全集》。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文中表现作者想摆脱这一苦闷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基础知识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独处的妙处()()袅娜()脉脉的流水()倩影()三、阅读课文。全文共10个段落,从作者的行踪变化上看,可以划分成四个大部分:缘由、去荷塘、观荷塘、离荷塘。缘由:第一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去荷塘:第二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三),标签:高一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三)

  常识填空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_______》,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_______》,成了著名的散文家。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文中表现作者想摆脱这一苦闷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基础知识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小煤屑路(    ) 蓊蓊郁郁(    ) 独处的妙处(   )(   )

  袅娜(   )    脉脉的流水(   ) 倩影(    )

  三、阅读课文。

  全文共10个段落,从作者的行踪变化上看,可以划分成四个大部分:缘由、去荷塘、观荷塘、离荷塘。

  缘 由:第一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去荷塘:第二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三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观荷塘:第四段:月下荷塘。

  第五段:塘中月色。

  第六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离荷塘:第七、八、九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十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一)缘由。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的文眼。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二)去荷塘。

  第二自然段写荷塘的环境,写这一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第三段中路上的一段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此段心理描写照应上文中哪一句话?

  (三)观荷塘。

  第四自然段:月下荷塘。

  这一段所写的景物依次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2、这一段景物描写的观察角度是:由_______而_______,由_______则_______,由_____而_______。

  3、“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写出清香的特点是 ( )

  A、随风飘散,荡然无存   B、聚而不散,芳香浓郁

  C、悠长连绵,沁人心脾  D、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4、第四段文字结尾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作用主要是:(  )

  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5、这一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

  A、托物言志   B、融情于景   C、触景生情    D、直抒胸臆

www.kuaixue5.com

  第五自然段:塘中月色。

  1、下面句子加点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富有动感)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洗”字显出牛乳之清)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字赋予主动意识,写 出倩影之真)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弥”字突出荷叶之广之密)

  2、“酣眠”和“小睡”分别指(   )

  A、熟睡和田较少时间的浅睡   B、满月和淡淡的云

  C、朗照和淡云遮掩的朦胧的月照   D、黑影和残月

  第六自然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这一自然段描写荷塘四周月色,其作用至少有二,请简要分析。

  (四)离荷塘。

  第7、8自然段写荷塘月色中的人。

  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风俗,表现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惦念,其目的是什么?请简析。

  2、填入下面的《采莲曲》(南朝梁代萧纲)中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辉。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船芙蓉落,__________,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A.船移白鹭飞            B.傍人娇莺飞

  C.莲摇鱼暂飞             D.更逐鹧鸪飞

  答案:

  
二、xiè wěng chǔ chù niǎonuó mò qiàn

  三

  (一)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这正是夜阑人静出游观赏荷塘的缘由:欲排遣苦闷之情。

  (二)1(1)交代没有月色夜晚的荷塘四周的景色,为下面写月色荷塘做铺垫;(2)交代作者的心情特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2、“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三)第四自然段:1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2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由静而动。3D 4B 5B 第五自然段:1B 2C 第六自然段 (1)从内容上看,这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哀愁”(2)从形式上看,全文的中心写的是月色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而四周月色的描写,与“荷塘月色”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

  (四)1、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惦念,表明作者欲超然现实,强调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2、A

[1] [2]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试题高一语文试题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上一篇:辽宁实验中学高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