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指导:说明文阅读
复习目标:明确目标,你定会有的放矢
一、划分说明文的层次,分析层与层之间的联系,概括层意。
二、理清说明的顺序。
三、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理。
四、分析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五、体会说明文简洁、准确的语言特点。
考点在线:抓住考点,纲举目张
说明文的阅读,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注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题型以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并有扩大的趋势。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如200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试题的说明文语段是《西部地区》,其中的第5题是“你从第2段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在西部大开发中,你认为恩施州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有哪些?”在答题的同时,一方面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为本地建设出谋划策,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个开放性试题出得非常有新意。
说明文的阅读,要明确以下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的说明文,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的说明文,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造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像,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个定义既指明了“统筹方法”的本质——数学,也指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安排工作进程。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丁。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将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人表中,使人看了—目了然。如《统筹方法》—文,画了三幅箭头图,配合文字说明,使统筹方法更加具体可信。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海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 现代文阅读指导:说明文阅读
- ›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掌握的5大技巧
- › 初二现代文阅读理解: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3步走
-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式:概括题
- ›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词句类
-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式:文章写作特色
-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式
- › 现代文阅读理解: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 › 现代文阅读理解:丝路织锦附答案
- › 现代文阅读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附答案
- › 现代文阅读理解:野菊花附答案
- ›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题解答技巧和答题模式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现代文阅读指导:说明文阅读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现代文阅读指导:说明文阅读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现代文阅读指导:说明文阅读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现代文阅读指导:说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