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蒲台的苇
孙 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得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zhi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能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
“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没有!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1947年3月
18、“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请具体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的对话有什么特点?表现了采蒲台人什么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分析这句话的意思以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仇恨是一个:____________
爱是一个:_____________
智慧是一个:____________
作者的感情:____________
21、如何理解“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抗日战争虽已远去,当你看到这如歌如泣的故事时,有些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kuaixue5.com
【参考答案】
1、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气息,雅致隽永);爱憎分明、智勇双全以及过于自尊自信。
2、第2段、第8段、外貌、工作范围、性格及工作业绩。
3、护送女孩、痛击鬼子、后。
4、外貌描写、语言和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二、
5、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6、“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7、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8、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9、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10、这里的景物描写意在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11、环境描写,既点明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又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
12、防止有人给苇塘的队伍运送粮草等。
13、充满自信的性格。
14、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15、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每天夜里……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明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功过都是由这一点发出来的。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及老头子这一英雄形象。
16、外貌、神态;写出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
17、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18、简洁;表现了采蒲台人对敌人的恨。
19、有对敌人的恨,有对同志对乡亲对亲人的爱,还有她们应付敌人的聪明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佩、尊敬之情。
20、句中的“血”含义不同:第一个是指英雄的鲜血在冰上凝固了,第二个是指英雄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意志是坚定的,是不可摧毁的,是永远留在人民心里的。他的死震撼了每个人。
21、略
- 初二语文:《芦花荡》阅读理解及答案
- › 北京中关村中学初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 › 保沙中学初二语文期中七校联考卷及答案
- ›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 ›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 2016年初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 › 2016年兴化市周庄初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 › 安徽安庆市初二语文期中九校联考卷及答案
- › 西南师大附中初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 › 西安交大阳光中学初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 › 北京京源学校初二语文期中试卷
- › 三门峡市义马二中初二语文期中卷及答案
- › 北京海淀区永丰中学初二语文期中卷及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语文:《芦花荡》阅读理解及答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语文:《芦花荡》阅读理解及答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语文:《芦花荡》阅读理解及答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语文:《芦花荡》阅读理解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