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uaixue5.com
司:大家从屏幕上看到,我们当年的登山英雄现在是一个普通的老头,是一个很平和的老人。我们今天有幸请到了刘连满先生。刘先生有请。(刘连满上,掌声)
司:刘先生我看您比较激动,您是看了年轻(时候),登山的那段经历有些激动,还是40年回味生活,您有特别的感触,换句话说,您现在特别想说点什么。
刘:谢谢大家还记着我。
……
刘:我自己认为我们的任务是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不是哪一个人想在这里头冒个尖,也没有这种想法,这是集体的,不管谁登上去都代表我们国家,所以我的主导思想也是这样。所以开始登山队的领导,对我的体力和技术也比较信任,几次侦察都是派我去。
王:就是每次登(山)的时候,连满同志就先把前面的困难路段先侦察一下,侦察完了以后,再修好,挂上绳子,其他队员再上去。
司:在登峰顶的过程当中,我听说连满救过您。
王:有几次,特别是刚才说到,我们下“第二台阶”的时候,要不是连满在那儿住了一个晚上,相反地体力得到了一些恢复。不是过去说高山生理现象,说在那儿住一夜人就死掉了。他得到了恢复,我们下来的时候,还就他身体(体力)好,下“第二台阶”的时候就是他保护了我们一个一个下来。
司:那是送上去再接下来。
王:对。我带了一张(照片),过去连满同志攀登冰峰的时候。
司:是立着的。是这样的,这么陡峭。这张照片是在什么地方拍的?是什么人拍的?您还有印象吗?
王:这个(照)片就是在北坳冰陡壁上,这是过去跟我们一起登山的摄影记者陈雷生同志拍的,他这次也来了。
司:有请陈记者。
(陈雷生上)
陈:哎呀,又见面了。
司:陈先生,您当时跟着登山队,最高走到什么地方?
陈:我就是到北坳,他们这四个人登得最高,而后三个人到了峰顶。这是四个人下山以后,当时的媒体对他们宣传的情况。
www.kuaixue5.com陈:说新闻媒体我就想到,有新闻媒体集中到这儿的摘录,他们上去三个是中国的好样。但是好样里头还有这位刘连满同志。为什么?我现在都忍不住激动。自己已经是很困难了,在又缺氧又寒冷又没有东西吃,生命危难的时刻,它(书)都记载了,刘连满用了半个小时,很艰难地留下了他的话。这话怎么说呢?
王:我跟你说一下。我们登山下来以后,刘连满在8700米等我们,跟我们招手,我们下来后,当时大家都很激动,特别是连满同志还活着,大家都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这时候,我发现连满的氧气瓶子下面压了张纸条,我拿起来看了看,这是连满同志给我写的纸条,因为我是负责人。
……
司:刘先生,当时您把氧气留给他们三个,您心里非常明确知道自己选择的是死亡。您当时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刘:因为当时我认为党和国家以及人民需要我这样做,我应该这样做。
……
司:您现在一个月多少钱?
刘:收入500多,扣一些钱还剩400多。
司:我觉着您很不幸。
刘:我感觉还可以。
司:您又特别幸运。
刘:生活吧,就应该向低水平的去看,工作可以向高水平去看。如果生活你向高水平去看,你老也满足不了。现在不如我的有的是。
司:现在回头去看过去的往事──咱们这个栏目就叫《往事》──您实实在在地给我们讲后悔不后悔?
刘:没有什么后悔的。因为我这出身回忆起来,我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生活,我应该感谢党感谢国家。过去我是过流浪生活,从小就没有了父亲,靠母亲讨饭把我养大。当我母亲不能要饭了,我八九岁出去过流浪生活。
司:您也传奇。从小就没有父亲,母亲讨饭,可是你身子板又长得这么结实,能当登山队的教练。
刘:因为我这人特好动。小的时候就是特别有劲。年轻的时候挑个五六百斤,挑起来就走。
司:您现在每天还锻炼不锻炼?
刘:就每天早上起来走个十来里地,再走回来。
司:看着你们三位生死兄弟,这位是高级记者,这位是前登山协会主席,王主席,您是在工厂。
刘:不能都当官,都当官就没兵了。我有困难的时候,我那些学生,那些战友,还有我的一些朋友,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甚至于有一些不知名的人,也给了一些帮助。
司:您老是想着别人的好。
刘:是人家对我有好处,我怎么能忘呢?
司:您跟我们这些后生晚辈讲一句实在话,这辈子人和人之间什么东西最重要?
刘:感情。我认为是感情。刚才说到那个救助的问题,帮助别人的问题。我想在当时来说,登山队我认为每个队员都能做到这一点,不是说登山队就我一个人能够把氧气舍出来给别人。
www.kuaixue5.com【我的心永远属于喜马拉雅(贡布)】
贡布,男,藏族,1933年出生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所作乡,从小就是为领主放羊的农奴。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6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日喀则班禅警卫营当兵,1958年11月,进入中国国家登山队。1960年初,参加举世瞩目的攀登珠穆朗玛峰行动,并于5月25日凌晨5时和两位汉族队友一道登上了珠穆朗玛峰。1962年,加入西藏登山队,1964年被派到中央民族学院学习,当选为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1972年被任命为西藏自治区体委副主任,分管登山运动,1993年退休。
我1933年出生在喜马拉雅山脚下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所作乡。家乡的海拔很高,祖祖辈辈都要和大山打交道。所以,我从小对山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后来从事登山运动,也是非常自然和符合自己心愿的。我是一个幸运者,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使我和现代登山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登山成为我终生从事的事业。
说到我的登山运动生涯,那还得从40多年前谈起。
- 登上地球之巅知识点链接
- › 登上地球之巅 阅读答案(2016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考语文试题)
- › 初一下册语文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
- › 《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及反思
- › 《登上地球之巅》课堂教学实录
- ›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题答案
- › 登上地球之巅阅读及答案
- ›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期末复习
- › 登上地球之巅期末知识点复习
- › 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及答案(三)
- › 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及答案(二)
- › 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及答案(一)
- › 登上地球之巅攀登历史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登上地球之巅知识点链接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登上地球之巅知识点链接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登上地球之巅知识点链接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登上地球之巅知识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