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公文写作工作报告考察报告墨西哥赤眼蜂及生物防治技术考察报告» 正文

墨西哥赤眼蜂及生物防治技术考察报告

[10-18 22:37:11]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考察报告   阅读:8344
概要: 概要: 墨西哥国家生物防治中心(CNRCB)与各有益生物研究和繁殖区域中心(CREROB)以及生产生物防治制剂的私营企业都有联系。国家通过植物卫生检疫局和生物防治中心(CNRCB)对各繁殖中心(CREROB)生产的生物防治制剂进行质量监督。中心(CNRCB)还对其他科研机构在生物防治技术中进行人员培训(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和科普读物等方面给予支持。该中心(CNRCB)还通过植物卫生检疫局,与各农业高等教育学院和科研机构签署协议,进行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和各生物防治计划的实施。 墨西哥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主要依靠国家生物防治中心进行协调,益虫繁殖中心和赤眼蜂生产企业接受其监督、指导,也是重要的推广力量。 目前,墨西哥每年生产420亿头赤眼蜂,应用面积达250万公顷,主要应用于玉米、甘蔗等作物上,在西红柿、马铃薯上也有一定的使用面积,其中,甘蔗上生物防治面积达100%,玉米上的生防面积达10%,柠檬上保护利用自然天敌防治害虫的面积达90%。此外,瓢虫、草蛉也进入工厂化批量生产阶段,应用面积不断扩大。 三、利用麦蛾卵繁殖赤眼蜂技术 墨西哥利用麦
墨西哥赤眼蜂及生物防治技术考察报告,标签:学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怎么写,http://www.kuaixue5.com
    墨西哥国家生物防治中心(CNRCB)与各有益生物研究和繁殖区域中心(CREROB)以及生产生物防治制剂的私营企业都有联系。国家通过植物卫生检疫局和生物防治中心(CNRCB)对各繁殖中心(CREROB)生产的生物防治制剂进行质量监督。中心(CNRCB)还对其他科研机构在生物防治技术中进行人员培训(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和科普读物等方面给予支持。该中心(CNRCB)还通过植物卫生检疫局,与各农业高等教育学院和科研机构签署协议,进行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和各生物防治计划的实施。 
    墨西哥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主要依靠国家生物防治中心进行协调,益虫繁殖中心和赤眼蜂生产企业接受其监督、指导,也是重要的推广力量。 
    目前,墨西哥每年生产420亿头赤眼蜂,应用面积达250万公顷,主要应用于玉米、甘蔗等作物上,在西红柿、马铃薯上也有一定的使用面积,其中,甘蔗上生物防治面积达100%,玉米上的生防面积达10%,柠檬上保护利用自然天敌防治害虫的面积达90%。此外,瓢虫、草蛉也进入工厂化批量生产阶段,应用面积不断扩大。 
    三、利用麦蛾卵繁殖赤眼蜂技术 
    墨西哥利用麦蛾卵繁殖赤眼蜂技术目前比较先进,在我国还未见使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考察团把这项技术作为重要考察内容,对全过程都进行了考察。 
    1.麦蛾的饲养技术。首先对麦蛾的饲养室、饲养架、小麦等用溴甲烷或用磷化铝进行熏蒸,通风1-2天,待药剂散发后,将小麦装入袋中或装在板上,把养虫板放在养虫架上,每个养虫架可放20-30个养虫板,按每公斤小麦加入1cm3的麦蛾卵,套上顶部有透气孔、底部装有接虫瓶的漏斗形的尼龙薄膜,保持湿度70%,温度28℃,30天为一个生产周期,每只雌蛾可产1200只卵粒,每板3公斤小麦,可产生640cm3卵。小麦可循环利用3-5次。 
    2.麦蛾卵的收取与卵卡制作技术。大部分老熟的麦蛾成虫,沿漏斗形的尼龙薄膜落入接虫瓶,接虫瓶虫量达200-300头时,取下接虫瓶,换上新的接虫瓶。将取下的接虫瓶,盖上小孔目尼龙纱盖,倒立放在接卵架上,成虫产卵大部落入接卵架,小部分产在接虫瓶的瓶壁上。待部分产卵死亡后,将成虫从接虫瓶扫出处理掉,将接虫瓶壁上的卵扫出,与接卵架的卵放在一起,用小孔目的筛子筛去成虫的鳞片和杂质等。 
    3.卵卡的制作。将纸质卡片按生产者应用需要的尺寸,涂上胶水,按每平方英寸250粒的密度用筛子筛上卵粒,最后将制作好的卵卡放置于冷藏箱内冷藏,冷藏温度4℃,冷藏时间最长不超过30天。 
    4.麦蛾卵的接蜂技术。根据使用者应用的时间和需要量,按种蜂卡与卵卡比1:10的比例,将种蜂卡与卵卡放在接蜂箱内,温度保持25℃,湿度保持70%,接蜂24小时后,取出接好的蜂卡放置于冷藏箱内冷藏,冷藏温度12℃,冷藏时间最长为14天即需使用。防治甘蔗害虫的优势赤眼蜂种群为T.pretiosum、T.sxigum、T.obpouir.bs;玉米上应用的优势赤眼蜂种群为T.Helithis.zea、T.spadoptear.sp、T.Moseis.lathpes。 
    5.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和防治效果测定与评价。防治甘蔗螟虫时,在甘蔗长至60cm时开始释放,每年放5次,每公顷每次释放1.5-3万头。防治玉米螟虫时,在玉米长至40cm时开始放蜂,全生育期放蜂3次,每公顷每次释放1.5万头。防治哈密瓜瓜野螟(Diaphniahyalinata)也可用赤眼蜂,每隔6天释放一次,共放蜂8次,每公顷每次释放1万头。 
    四、麦蛾卵的综合利用技术 
    利用麦蛾卵繁殖赤眼蜂是麦蛾卵的主要用途,但以此同时,也可用麦蛾卵饲养瓢虫、草蛉,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从田间采回瓢虫,用麦蛾卵在培养皿中饲养,在20-28℃条件下,加入适当的热带食物添加剂,可增加瓢虫的产卵量,瓢虫成虫可用麦蛾卵饲养待其化蛹、羽化成成虫,5-6天后产卵,完成一个生产循环。每只雌虫每周可产卵1300粒左右。 
    墨西哥人工饲养的瓢虫Chrysoperlaruflabris在试验室和工厂内不飞翔,放入大田中飞翔能力较强,给瓢虫的室内饲养提供极度便利的条件。为保持瓢虫活力,他们还用本地瓢虫与其它州的瓢虫每年进行一次种质杂交,保持杂种优势。 
    瓢虫的田间释放技术:在南部亚热带地区和夏秋季节,直接放卵卡,成本较低;在北部温带地区和冬春季节,天气较冷,需释放成虫,提高其成活力,但成本高。在热带水果上每公顷释放瓢虫200-300头,每周放1次,全年均释放,能较有效控制桔蚜等为害。 
    五、评价与建议 
    1.总体评价 
    考察团通过为期15天的考察,总的印象是墨西哥非常重视环境的保护和农作物品质的提高,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整个社会环境非常好。在所有环境条件允许的地区,天敌昆虫基本上是终年或全作物生长季节繁殖与应用释放,生物防治已经不再局限于针对个别害虫进行应急防治,而是针对整个田间生态系统,提高天敌种群的密度,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为最终目的。在生防意识上比我国仅仅在害虫发生期释放天敌的做法提高了一个层次,而且具有应用效果好、每次使用成本低的优点。同时由于周年使用天敌,还解决了我国遇到的天敌生产工厂一年只有几个月的生产期,难以维持运转的问题,值得我国借鉴。 
    利用麦蛾卵繁殖赤眼蜂和饲养瓢虫、草蛉,技术先进、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综合利用价值高,值得我国借鉴。 
    但墨西哥在生物防治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防治面积还不够大、防治经费不足、应用作物不够广(只是重点针对出口农产品)、益虫繁殖中心繁殖的益虫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等等。 
    2.几点建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考察报告学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怎么写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上一篇:赴英植物检疫考察报告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