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六大转变:继续依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促进我市农业从主要是自给自足经济转向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商品生产;促进我市农业从主要重视产量增长转向产量与质量并重、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市农业从主要依靠传统技术转向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我市农业从主要是传统劳动密集转向劳动密集与资本和知识密集相结合,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我市农业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型生产的传统增长方式转向实施可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环境;促进我市农业、农村从主要是自我发展转向注重农业与工业相互结合、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加速实现农业发展。
我市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的农业结构调整,应着力在以下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农业资源,依照比较优势原则,合理配置土地、水、资金、技术等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我市农业部门组织有关农业专家和经济学者,在数十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全市主要农产品的资源条件、生产规模、市场区位、产业化基础、环境质量、科技水平、成本效益等,选用主要农业国和全国部分省市区的农业生产与经济指标,对农业资源和优势农产品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优质水稻、马铃薯、“双低”油菜、柑橘、南方早熟梨、茶叶、榨菜、瘦肉型猪、山羊及名优水产品等10类产品为优势农产品;中药材、烟叶、麻类、玉米、蘑芋、高粱、芸豆、荞麦、生姜、肉兔及加工型辣椒等为优质特色农产品。而其他农产品在重庆则不具备比较优势,应当随着区域间农产品交流的加强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逐步予以调整。
从地区结构上讲,我市粮油主产区要进一步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加快发展以粮食等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要抓住库区建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转变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和绿色农业,走农牧、林牧结合的农业发展道路。城郊经济发达地区应充分发挥市场、技术、资金等优势,发展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高科技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以及旅游观光休闲农业。
二是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国内国际竞争力。大力推广优质高产专用良种,形成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专用生产区,建立优质食品加工专用原料生产基地,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适合食品加工业需要的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大力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加强对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各环节的管理,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现有加工能力的改组、改造,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使我市农产品加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有一个大的发展。重点发展粮食、油料、肉类、蔬菜、水果和奶类的精、深加工。农产品的加工品及制成品要向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安全化和优质化方向发展。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特别是通过十一工产业化“百万工程”的大力推进,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四是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要防止和消除加入WTO后外来农产品的冲击,关键问题是要尽快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劳动力转移战略应由限制农民进城向主动吸引农民进城转变,通过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的实施,提高农民工素质,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寻求新的途径,加快转移步伐。要把加速城镇化作为大容量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最大载体;继续发挥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的作用;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三峡库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拓就业领域;通过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扩大就业;以城市为中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服务性产业,积极拓宽国外劳动力转移渠道。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连片发展,形成集聚效应,籍以增大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
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促进我市粮食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我们应当在以下方面狠下功夫:
(一)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粮食生产发展,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继20世纪农业机械技术、农业化学技术和有性杂交技术三次重大技术变革后,21世纪的农业正面临着新的一次技术革命的到来。钱学森预言,本世纪农业将是知识最密集的产业。生物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农业。农业技术革命,将使农业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我们能否抓住机遇,成为能否以资源为基础的农业进入到以技术为基础的农业,从而摆脱现实自然、人口、经济因素束缚的关键所在。从现实来讲,耕地递减,劳动成本逐渐增加,农业资金外流,环境恶化,科技储备不足,技术推广艰难,无论是满足粮食的基本需求,满足市内国内农产品市场需求结构变化,还是缓解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对我市市场的冲击,都需要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整体科技水平。
基因工程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工业化种养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农业上已较广泛地应用。我们不可能从基础理论研究抓起,迅速开发出高新技术,并很快地大规模普及应用,迎头赶上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高水平。但我们可以也应该引进、消化国内外的高新技术成果,对适用技术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以缩小技术差距;与此同时,研制和推广已经较为普遍应用的常规技术,包括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降耗节本增效技术等,大力改进现有的农业科技状况,促进农业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考察报告,学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怎么写,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适应加入WTO新形势 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和农
- › 适应加入WTO新形势 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和农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适应加入WTO新形势 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和农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适应加入WTO新形势 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和农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适应加入WTO新形势 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和农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适应加入WTO新形势 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和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