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考察报告
考察散记”,“考察札记”,“考察日记”等都是接近散文体的考察报告。有些到国外访问考察的同志写成的考察报告,如李国山等人写的《考察归来——少数民族畜牧业考察团记问新西兰》,又如陈有为、安建国写的《青山翠竹行思——康塞普西翁林区考察记》,则更明显地具有“游记”的一些特点,所以往往被误认为是游记。事实上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只具有“记游性”,但并不是游记。它们的最大区别是写作宗旨不同。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是为有关决策部门开发各种资源,制定有关发展计划提供科学资料与依据,实用性极强,而游记的主要目的,则是通过作者对游览地各类情况的特点的记叙,来抒发作者个人的情怀,折射时代的特征。抒情性浓郁。
(博士教育网www.kuaixue5.com欢迎您投稿)
2.考证型考察报告
这类报告的任务:作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考察,对一般说法提出异议并予以纠正,确立新的科学结论;或对有争议的考察结果,表述自己的考察结论。
前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考察研究成果用今天的科学尺度去重新评议,难免有不准确或不精确之处。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对前人研究成果已成定论的一般说法,即“通说”,或至今仍有争议的科学项目重新进行考察,以获得更精确的数据,得出符合事物本质规律的给沦,是考察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考察报告的重要内容。
黄效文先生①写的《江源考》②就是一篇考证型的考察报告。
长江的源头在何处?《辞海》这样注释:“长江,我国第一大河,上源沱沱河出青海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丹冬雪山。纳当曲后称通天河……全长6300公里。”这是前人考察研究的成果,已成“通说”。我国曾在1976年、1978年两次派出江源考察队至长江源头考察。这两次考察,把源头的水文地理等情况弄得清清楚楚,确认沱沱河上游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为长江正源。这样,长江长达6395公里。新的长度把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列为世界上第三位。但也有一些考察队认为长江上游地段的另一主流当曲,也不失为长江主源之一。此说目前有争议,为此黄效文先生于1985年夏季亲自到沱沱河及当曲源头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作者在报告中写道:可以进一步证明,“姜根迪如南侧冰川实为沱沱河(玛尔曲)的主源”,当曲亦是长江的源头,“当曲正源发自卡史贡东北的扎日山贯麓的马鞍形山脊中,北为拖喇山,南为沙亚山(皆藏语译音),有溪从山沟中流出,哪个最长。”作者的考察结论是:“若以此地为算,当曲源应更比沱沱河长得多,长江长度亦应有新的计算。”
这类考察报告的特点是:以事实说话,由事实本身引出结论。黄效文先生在《江源考》中全部是用事实来证实自己的正确结论,纠正一些错误的考察结果。这篇报告这样写道:“查实这里的当曲源头与有关书本所说的当曲源头出入颇大。霞舍目阿巴山于此当曲源之西南3天马程,那里的东西两条小河名为绕德曲和查敦曲,并非有关书中所说的多朝能或达姆曲等。霞舍日阿巴山当地名阿日西诺。另书谓源头山名扎拉荣,更不对了,因当地各藏民皆肯定扎拉荣为扎曲(即澜沧江)的源头,在当曲之北,莫云公社之西。”作者在考证当曲的正源为何处时,也是以其考察的事实来说话:“查实当曲正源的霞舍日阿巴山之东北约120至150公里(按藏族说3天马程)”,“我们骑马考察最上源为沼泽蓄水聚流而成,主流两旁各有较短的同样小溪来会。当曲水下流约10公里至卡史贡坝子(约4900米),乃沿北往南过一小山丘(藏名左米当),再折西流至错尼家小地区,折西北流向。往西流前另一小溪从东来会,此也可算当曲另一源流,约可溯10公里至卡史贡坝子东南一山名我勒山,沟名沙扎,源头发自小水潭,长约1.5米,阔0.5米,潭中小石带黄色斑纹,水从地下出,间流间断而成小溪。”
作者的考察极为认真仔细,由此得出的结论令人坚信无疑。
潘裕生写的《三上打加拉》①也是一篇考证型考察报告。作者通过三天周密细致的考察,“确定了代表大洋地壳的蛇绿岩套的存在”,“查清了打加拉蛇绿岩套的②是由偏上部的辉绿岩墙群到下部的堆积岩层组成,进而可以恢复地质历史上这个海洋的发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和当初的自然环境。
由考察的事实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来纠正“通说”,或消除争议,或证实久而未决的考察结果,是“考证型考察报告”的主要特点。这类考察报告,是人们习惯中所认为的“正宗”型应用考察报告。
3.论证型考察报告
这类考察报告的任务是:作者通过考察对错误的结论或言论予以驳斥,给人们以正确的引导。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这类考察报告的典范。
这篇考察报告,主要是针对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错误言论而写的。为了有力地批驳错误的言论,毛泽东亲自到湖南进行了三十二天的考察工作,通过对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农民运动进行深入考察,总结了农民协会领导下所作的十四件大事,从中得了符合农民运动本质规律的科学结论:农民运动,“好得很”。“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上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考察报告用铁的事实驳斥了“糟得很”的错误论断和所谓“过分”,所谓“痞子运动”等错误言论。这篇考察报告在当时给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势力以有力的回击,同时为党内外正确认识农民运动,为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提供了充分的科学论据,也为当时的革命当局正确处理农民运动,提供了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这篇考察报告的特点是;鲜明的论证性,具有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具体说就是:鲜明的观点,有力的论证,严密地逻辑性。
这篇考察报告,用分析的手段加强对事实的分析论证,通过严密的分析论证,将事实原本质特性揭示出来。比如在批驳所谓“过分”的错误论调时写道:“……所谓‘过分’,所谓‘矫枉过正’,所谓‘未免太不成话’。这派议论貌似有理,其实也是错的。第一,上述那些事,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历来凭借势力称霸,践踏农民,农民才有这种很大的反抗。凡是反抗最力、乱子闹得最大的地方,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为恶最甚的地方。农民的眼睛,全然没有错的……”“所谓‘过分’的举动,都是农民在乡村中由大的革命热潮鼓动出来的力量所造成的。这些举动,在农民运动第二时期(革命时期)是非常之需要的。……”作者通过分析论证,使人们清醒地看到农民的某些举动的意义所在,对农民的“过分举动”的本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论证型考察报告的论证语言除要求严密、精炼、准确外,也重视形象性。这样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与感染力。这篇考察报告在语言表达上也是范例。
(博士教育网www.kuaixue5.com欢迎您投稿)
4.学术型考察报告
这类考察报告往往是在专题考察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探讨、研究,从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探求客观真理,或形成某种理论体系,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学术性。
熊映梧写的《“横向经济联合”的生产力经济学考察》①是一篇学术型考察报告。
这篇考察报告对新时期出现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横向经济联合’”作了专题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新事物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探讨。
Tag:考察报告,学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怎么写,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