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主体一致
仿写内容的陈述主体应前后一致,不然,语言的前后衔接就会脱节,语势也会不连贯,从而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
(4)修辞一致
就是要切合要求,要么和例句相同,要么和前后一致。从近几年考题看,排比、比喻、对偶、反问出现得较多。此外,拟人、对比等也要注意。
(5)情调一致
仿写的内容要做到感情一致、风格一致、色彩一致。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语言的感情基调,或昂扬或低沉或乐观或消极或明快或暗淡。
常考句式变换的规则:
(1)重组式变换
重组,指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变换叙述角度,调整句间关系,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做此类题要先理解句子的内部关系,从而理出合理的表达思路。高考中也曾涉及,如:2004年辽宁卷23题要求改变开头后,重组句子。
(2)长句变换为短句
一般是抽出句子的主干组成一个中心句子,将修饰的成分层次独立成句;短句变换为长句,则找出或组成一个中心句,将其他句子的内容变成修饰成分添加到中心句里去。
(3)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要特别注意弄清楚否定的次数,一重否定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4)散句变换为整句
变换后要形成排比或对偶。
(5)陈述句与疑问句的变换
要注意反问句的特点,肯定的形式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形式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变换句式题的解法:
(1)认真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
(2)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分句间的关系、原句的句子结构特点等,为改换句式打下基础。
(3)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必须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如: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就要将主动者与被动者的位置互换,表主动和被动关系的介词“把”、“被”互换。再如长句变短句,最基本的就是使长句附加成分“消肿”,其方法有三:可以把长句附加成分独立出来,单独成句,也可以利用复指的办法,使句子主干突出,条理清楚,还可以重新组句,重新排列。变换时还应添加必要的句子成分(如主语)或关联词语,有时还要重复某些词语或添加代词使前后呼应。
(4)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的意思,改后的句子是否规范。
重点难点梳理
《考试大纲》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对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的选择过程。
从形式上看,一般用定位选句的形式考查。从所考句式看,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选用是考查的热点。在近年高考中,“选用”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我们在复习时,仍然不可轻视,因为只要高考还在考,就说明它依然有存在的价值。目前,该题型的考查已经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联合考查,不单纯停留在对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等的考查了。
仿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本能力点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其基本要求是:明确题目要求,服从表达需要,掌握句式特点,参照所仿句式,注意内容连贯,确保文面整洁。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来自:句式仿用主要采取“依葫芦画瓢”的形式,从多侧面、多角度考查。对联仿写,诗词仿写,运用比喻、排比和拟人等修辞的仿写等是近年考查的热点。
(1)续写对联
对联登陆高考语文试卷,给人“返璞归真”之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很好地检测了学生的语言功底,起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作用;同时对联在内容上推陈出新,给人以时代气息,起到引领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作用。(2)修辞仿写
运用规定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是近年在高考中出现得比较多的一种仿用题型。2008年高考中要求运用比喻仿写的有重庆卷、天津卷、湖北卷、浙江卷;要求运用拟人仿写的有江苏卷、湖南卷;要求运用排比仿写的有辽宁卷。可见这类试题应该作为我们训练的重点。
变换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的过程。它可以以选择题的面目出现,也可以以主观表达题的面目出现。其基本要求是:(1)变换句式一般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不管题目本身是否有明确规定,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原意。为此,在具体操作中,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如增、删、换、调等,但变动不要太多。(2)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应的同义句式,如长句与短句对应,主动句与被动句对应,整句与散句对应,常式句与变式句对应,口语句与书面语句对应等。要按照相应的要求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式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属于修辞的范畴。一般地说,修辞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在变换句式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通顺、生动、合理,防止顾此失彼。“句式变换”一般采用文字表述题的方式考查。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句与变式句、一般句与修辞句的变换、重组句子是考查的热点。句式变换是本考点仅次于仿用的又一个考试热点。
金题透视
例1.(2008年高考重庆卷)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必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通顺。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本题要求将一般陈述句变换成反问句,这个还比较容易。问题是,题目中的句子有五句,却只要求改成四句反问句,所以,必须合并两个句子。合并哪两个句子呢?答案不止一种,但是,整合后的句子一定要包含原来两个句子的意思。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 ›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选用、仿用、变换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