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如果每做一件事,都要从钱来考虑,有钱就做,没有钱就不做,钱多的就多做,钱少的就少做,那么,一个儿童失足落水,还有谁去救他?(魏巍《驳“实惠”论》)(╳)【解析】第一层没有使用分号。
④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解析】不能看成三个分句组成的复句,分号可改为逗号,“湖光山色,密柳长堤”和“茂林修竹,桑田苇泊”中间的逗号可改为顿号,使三个“这里的”领起的并列名词性短语作句子的主语。
⑤南广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但是金沙江也难得有南广河如此安逸的情怀。(╳)
【解析】不是在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句中没有逗号。
⑥物质的追求和生活的安逸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解析】不是在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句中没有逗号。
⑦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急。(╳)【解析】在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
⑧拿《三人行》这篇课文来说,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王吉文背着小周前进”;“王吉文轮流背着小周和黄元庆前进”;“小周和黄元庆匍匐着拖王吉文前进”这几段。(╳)【解析】
【解析】不是在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句中没有逗号。
思考:分号的使用应该关注什么?是否为并列复句、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
结论:
4、冒号
1)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2010年高考复习——标点符号用法答案 来自:4)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例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下列冒号用法正确与否,请判断之。
①这个学期本系决定开五门选修课,一门是社会学,20个课时;一门是世界文学史,约30个课时;一门是中国哲学史,30个课时;一门是西方美学概论,20个课时;一门是心理学概论,25个课时。(╳)【解析】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要用冒号。
②李博的爷爷刚从乡下回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农村的土特产品。他一副神秘的样子问我,“你想不想去乡下看看呀?”(╳)【解析】在提起下文词语后要用冒号。
③总公司领导认为: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一、具体施工单位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只抓生产进度,不抓安全;二、具体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解析】两个冒号不可同时使用在同一句里。
④公司领导决定召开一次中层领导干部会议,讨论:本公司发展扩大业务范围的问题。(╳)
【解析】滥用冒号。
⑤)“这是国家财产,不能随便动!”王师傅看不惯这几个人的作派,严肃地说:“就是拿走这里一根铁丝,也是破坏行为!”,((╳)(【解析】说在句子中间,应用逗号。
⑥(2004年全国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解析】冒号赘余。
⑦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解析】冒号应一管到底,可是这里只能管到三位作家“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却不能管到最后一句“在一起谈笑风生”。所以,冒号改为破折号,起局部解释作用。
⑧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解析】句末点号应在引号内。
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冒号?在上面出现的四种情况下能使用冒号。
结论:
5、引号
1)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
例如:A)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
例如: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例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单引号(略)
下列引号用法正确与否,请判断之。
①去年一年,日本广岛县为了笼络中央内阁官员,竟举办了474次所谓的非正式联谊会。
(╳)【解析】“非正式联谊会”应加引号
②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解析】《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引号
③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解析】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第二个冒号去掉,后一个单引号移到“怪”字后;改后的后半句为“……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 2017年高考复习——标点符号用法答案
- › 2017话题作文思路开拓方法
- › 2017年高考五十四个话题写作点拨 一
- › 2017年高考五十四个话题写作点拨二
- › 2017年高考五十四个话题写作点拨 三
- › 2017年高考五十四个话题写作点拨 四
- › 2017年高考五十四个话题写作点拨 五
- › 2017年高考五十四个话题写作点拨 六
- › 2017高分作文是这样练成的
- ›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八)
- ›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七)
- ›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六)
- ›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十五)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高考复习——标点符号用法答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高考复习——标点符号用法答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高考复习——标点符号用法答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高考复习——标点符号用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