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教学反思听《祁黄羊》一课评析(评课)» 正文

听《祁黄羊》一课评析(评课)

[10-18 22:13:20]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教学反思   阅读:8107
概要: 概要:一、导入,直奔中心。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堂课上,赵老师并没有设置情境,也没有通过故事导入,而是在回顾旧知,不同的人物必然会让我们联想到有关他的事或品行的同时直奔中心,让学生一下就找出了代表祁黄羊的一句话。师: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提到越王勾践,会想到,感受到他忍辱负重。生:卧薪尝胆。 师:想到林则徐呢? 生:虎门销烟。 师:祁黄羊呢? 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大家在心里写。 师板书: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句话实际上是整篇文章的中心,也是反映祁黄羊为人的一句话。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反映了祁黄羊怎样的为人呢?学生不免产生疑问,赵老师由此同学生展开对课文的学习,从对话中闻其声,感其心,达到对这句话的理解,对人物品格的感悟。一、品读,体验内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
听《祁黄羊》一课评析(评课),标签:教学反思,http://www.kuaixue5.com

一、导入,直奔中心。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堂课上,赵老师并没有设置情境,也没有通过故事导入,而是在回顾旧知,不同的人物必然会让我们联想到有关他的事或品行的同时直奔中心,让学生一下就找出了代表祁黄羊的一句话。
师: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提到越王勾践,会想到----,感受到他忍辱负重。
生:卧薪尝胆。
师:想到林则徐呢?
生:虎门销烟。
师:祁黄羊呢?
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大家在心里写。
师板书: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这句话实际上是整篇文章的中心,也是反映祁黄羊为人的一句话。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反映了祁黄羊怎样的为人呢?学生不免产生疑问,赵老师由此同学生展开对课文的学习,从对话中闻其声,感其心,达到对这句话的理解,对人物品格的感悟。
一、品读,体验内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赵老师就是抓住了文中的空白之处,巧妙地设计,让学生在角色的转换中去揣摩当事人所思所想,入情入境真切地感受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片段:
师:这就是读到人物的心里去了。同学们,读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祁黄羊这个时候,就在他辞职的几天里,一下子成了晋国人议论的对象,整个晋国人都感觉非常惊讶,不止是悼公。如果你是晋国的普通百姓,如果你是文武百官中的一员,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朋好友,请选择“茶楼”“祁府”“王宫”其中的一个场景,来试试,会说些什么。
生:
师:祁黄羊这样做,需要何等的勇气,需要何等的胸怀,当卧床不起的解狐听到祁黄羊举荐他时,他的心里感慨万千,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
师:当他的儿子听到时,他儿子暗下决心。你能听到他心底的声音吗?
生:
师:祁黄羊是正直无私的,他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心里的想法的,读读第十一自然段。
生:
在这堂课中,赵老师注重师生对话,让学生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感受他们的心理活动,然后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在这样的一个内心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用心参与了文本的创造,不仅走进了文本,更走出了文本,感受到了祁黄羊一心为公的高大形象,他的高贵品格也在孩子们一次次的的角色转化表达中清晰丰厚。
三、板书,凸现中心。
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擅长借助构思巧妙的板书辅助教学,独具匠心的板书,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思维。同样,板书在语文教学中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教学的板书是反映语文内容的一面“镜子”再现作品场面的“屏幕”,展现人物形象的“放大镜”----一堂富有创意的优质课,始终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所作的精心构思,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出新颖别致的板书。
赵老师的这个板书,让人眼前一亮,以天平的方式,感受到人物的那种不偏不倚的品格,感受到他为了大局,为了国家,不记仇,不避嫌,一心为公。想来这样的板书必定是在一次次的反复琢磨中成型的,我想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值得学习的。
 


Tag:语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语文学习 - 语文教学反思
上一篇:《第一朵杏花》教后反思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