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济宁市语文优质课教案)» 正文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济宁市语文优质课教案)

[10-18 22:13:20]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语文综合性学习   阅读:80
概要: 概要: 1、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课文第十二段)郁达夫也感染上了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 2、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 3、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四、处理其他问题 1、现在我们阅读第二自然段,对照北国之秋,概括南国之秋的特点。 “慢、润、淡” ( 课件:18) 2、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故都之外的南国之秋 为了对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济宁市语文优质课教案),标签:综合性学习资料,http://www.kuaixue5.com
                  1、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课文第十二段)郁达夫也感染上了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
                  2、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
                  3、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四、处理其他问题
                  1、现在我们阅读第二自然段,对照北国之秋,概括南国之秋的特点。
                      “慢、润、淡”                                            (
课件:18)
                  2、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故都之外的南国之秋
                      为了对比,突出北国之秋比南国之秋更够味,更合作者的心境。
                  对,作者把南国之秋比作黄酒、稀饭、鲈鱼和黄犬;把北国之秋比作白干、馍馍、大蟹和骆驼。形象的表现出两者的不同         
                               
                  五、展示板书设计。                                            (课件:19)
                  六、我们欣赏完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心境是轻松愉悦,还是抑郁悲凉呢?
                  因为我们还沉浸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那个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年代。让我们审视今天身处的中国吧!刚过去的八月,我们成功举办了规模弘大的奥运盛会,九月,“神州七号
                  ”载人航天飞船又要翱翔九天。中国人真的“神气”了。自豪、自信的我们,在秋天收获的是满怀的豪情。还会有那“清、静、悲凉”吗?
                  (课件:20)
                  七、今天下午,我刚走进咱们曲师附中,看到运动场边的那片法桐林已是落叶萧萧,秋意渐浓了。作为东方圣城的曲阜,他的秋和故都的秋有何相仿或区别吗?请仔细观察、体味,并以《圣城之秋》为题,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上一页  [1] [2] [3] 


Tag: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资料语文学习 - 语文综合性学习
上一篇:《奇妙的克隆》公开课教学设计(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教案)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